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芝加哥3號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芝加哥3號堆(英語:Chicago Pile-3,CP-3)是世界上第一座重水反應爐,也是最早期的研究用核反應爐之一。它於1943年建造於A地點,該地為位於芝加哥大學校園以西約10英里(16公里)的研究設施。這座反應爐是繼CP-1和CP-2之後的第三座,並於1944年5月15日首次達到臨界狀態。最初,它被用於曼哈頓計畫中冶金實驗室的實驗物理研究。1950年進行重建後,CP-3 繼續服役數年,最終於1954年除役,結束其作為研究反應爐的使用壽命。

CP-3最初使用天然鈾作為燃料,並以重水作為中子減速劑。1950年1月,因懷疑包覆控制棒的鋁製外殼出現腐蝕問題,反應爐被拆解。隨後,反應爐重新建造,並重新命名為CP-3(CP-3 prime)。該反應爐於1950年5月再次啟動,並持續運作至1954年。[1]反應爐獲准運作的最大功率為300千瓦[2]。CP-3和CP-3′兩個版本的反應爐被廣泛用於以下研究目的:核物理研究、裂變產物的分離、從受照射的鋰中回收氚、在實驗動物身上研究放射性核種的代謝作用。
在反應爐除役之後,燃料與重水被運送至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至於反應爐的管線、閥門與建築廢料則被放置在反應爐的包覆殼體內,接著整個殼體被灌滿混凝土。這座重達800-短噸(730-公噸)的殼體被埋入現場一個深達40-英尺(12-公尺)的大坑中。該地點位於帕洛斯森林保護區內,是庫克郡森林保護系統(Cook County Forest Preserve system)的一部分。如今,現場設有歷史標誌牌,以紀念CP-3及其姊妹反應爐CP-1/CP-2所留下的重要歷史。[1]
Remove ads
參見
- 芝加哥1號堆
- 實驗性滋生反應爐一號(芝加哥4號堆)
- 芝加哥5號堆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