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蘇丹港 (城市)
苏丹红海州首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蘇丹港(阿拉伯語:بور سودان),是蘇丹共和國紅海省的省會,也是蘇丹重要的海港,瀕臨紅海。截至2007年,共有居民489,725人。
由於蘇丹港隔紅海與麥加的外港吉達相望,所以很久以前北非穆斯林就已開始利用這裡作為去朝聖的捷徑。1904年,英國統治當局修建了連接喀土穆與紅海的鐵路,蘇丹港作為這條鐵路的終點很快繁榮起來。
蘇丹港位於沙漠當中,氣候炎熱而乾燥。
2023年,蘇丹內戰爆發後,蘇丹港成為蘇丹事實上的首都。
歷史
經濟
1977年,蘇丹港和喀土穆之間修建了一條輸油管道,隨後又建成了現代化的煉油廠,成為蘇丹石油加工與運輸的重要基地,主導著蘇丹的國際貿易。[1]蘇丹港還有電力、汽車裝配、船舶修理、農牧產品加工等產業,附近地區盛產食鹽。[2]:9
交通

蘇丹港已發展為設備優良的現代化港口,蘇丹出口的棉花、阿拉伯膠、油菜籽、皮革,進口的機械、車輛、建築材料等物資都在這裡集散,年吞吐量800萬噸。20世紀末,又在蘇丹港南部修建了巴沙爾港(Bashair)作為石油出口專用港。1904年開始修建阿特巴拉至蘇丹港的鐵路,1906年修通,為軌距1.067米的窄軌鐵路,該鐵路在阿特巴拉銜接上1899年建成的瓦迪哈勒法至喀土穆鐵路,使得蘇丹港與當時的英埃蘇丹首府喀土穆相連接。1970年代,蘇丹開始修建喀土穆經瓦德邁達尼、加達里夫、卡薩拉至蘇丹港的公路,1980年貫通,長1,200公里。蘇丹港新國際機場位於城南20公里處,開通有飛往喀土穆、杜拜、開羅、伊斯坦堡、吉達等地的航線。蘇丹港已成為蘇丹的海、陸、空運輸樞紐。[2]:9,276-282
教育

1994年,紅海大學在蘇丹港建立。[5]
宗教活動場所
禮拜的地方主要是穆斯林清真寺,[6]但也有基督教教堂和寺廟,包括喀土穆羅馬天主教大主教區(天主教會)、蘇丹內陸教會(浸信會世界聯盟)和蘇丹長老會教會(世界改革宗教會)。
氣候
蘇丹港為熱帶沙漠氣候,夏季極其炎熱,冬季中度炎熱,需要從伊特巴伊山中的瓦迪阿爾巴特河獲取淡水。冬天的溫度很容易超過30℃,夏天的溫度可以超過45℃。全年雨量逾九成在十月至一月之間,大部份在十一月。根據記錄,雨量最多的月份是1947年十一月,雨量為182毫米,而雨量最多的年份是1923年7月至1924年6月,雨量為231毫米。年平均降雨量為76毫米,1983年1月至1984年6月期間沒有降雨。[7]全年的平均溫度(所有日高點和夜間低點的平均值)是28.4℃(83.1℉)。
Remove ads
人口統計資料
人口主要是阿拉伯人,少數是亞洲人和歐洲人。[1]
友好城市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