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蘇聯中央電視台第一套節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蘇聯中央電視台第一套節目(俄語:Первая программа ЦТ,簡稱ЦТ-1[1])是隸屬蘇聯中央電視台的綜合電視頻道,面向蘇聯全國播出,節目涵蓋新聞、社會政治、教育、藝術。頻道主編室和演播室設於莫斯科奧斯坦金諾電視中心(АСК-1)[2]。
Remove ads
歷史
蘇聯在1931年10月1日成立高爾基電視台,開始定期播出電視節目,採用機械電視系統[3]。1939年3月10日,莫斯科電視中心正式開播電視節目,採用電子電視系統,繼續使用「高爾基電視台」稱呼播出。
1951年3月22日,蘇聯中央電視演播室(Центральная студия телевидения)成立,負責製作該電視頻道的節目,而頻道技術部門、莫斯科地區的轉播部門,則移交蘇聯通信部管理,在1960年8月12日又再移交蘇聯國家電視廣播委員會管理,與負責節目製作的蘇聯中央電視台同屬該委員會。
1955年1月1日起,該頻道實現每日播出[4]。1956年2月14日蘇聯中央電視演播室第二套(莫斯科)節目開播後,原有頻道改稱第一套節目。
1956年,第一套節目開播《最新消息》,從7月份開始每天播出兩次。欄目在1960年更名為《電視新聞》,同年5月1日起,每期新聞播報多個事件。1962年,頻道首次播出從東方三號和東方四號太空飛行器發回的報道,成為首次太空電視傳輸[2]。
1955至1960年間,第一套節目的信號逐步覆蓋蘇聯歐洲部分:1955年開始在加里寧格勒州重播[5],1956年在弗拉基米爾州[6]、梁贊州[7]和圖拉州[8]播出,1957年開始在雅羅斯拉夫爾州[9]、卡盧加州[10]和斯摩棱斯克州[11]播出,1958年開始在伊萬諾沃州[12]、科斯特羅馬州[13]和沃羅涅日州[14]播出,1959年開始在奧廖爾州[15]、庫爾斯克州[16]和別爾哥羅德州[17]播出,1960年開始在坦波夫州[18]、利佩茨克州[19]、羅斯托夫州[20]和布良斯克州[21]播出。
1960至1967年間,第一套節目的信號進一步覆蓋蘇聯歐洲部分的自治共和國和其他剩餘地區,第一套節目的信號也替代了各地地方電視台的信號:1961年開始在高爾基州[22]、沃洛格達州[23]、莫爾多瓦[24]播出,1962年開始在楚瓦什[25]、北奧塞提亞[26]、韃靼[27]播出,1963年開始在烏德穆爾特[28]、庫爾干州[29]和普斯科夫州[30]播出,1964年開始在古比雪夫州[31]播出,1965年開始在奔薩州[32]、薩拉托夫州[33]、達吉斯坦[34]和卡累利阿[35]播出,1966年開始在巴什基爾[36]和奧倫堡州[37]播出,1967年開始在基洛夫州播出[38]。
第一套節目創辦了一批連續播出多年的欄目,包括《健康》(1960年開播)、《旅行者俱樂部》(1960年開播)、《趣味和創造力俱樂部》(1961年開播)、《小藍光》(1962年開播)、《影院全景》(1962年開播)、《音樂亭》(1962年開播)、《鄉村時光》(1963年開播)、《鬧鐘》(1965年開播)、《「十三椅」咖啡館》(1966年開播)等。1960年代,第一套節目開始播出面向電視觀眾的電影,第一套節目過去只播出已經在影院上映過的電影,此後也出現連續電視電影,首部是一共4集的《自取其辱》(1965年)[39][40]。
Remove ads
1967年11月2日起,第一套節目利用「軌道」衛星電視系統覆蓋蘇聯全國,並開播面向西伯利亞、遠東、哈薩克斯坦、中亞等地區的版本,稱為「軌道」節目[2][40]。
1967年11月,蘇聯中央電視台遷入奧斯坦金諾電視中心播出[41],新製作中心設有10個演播室、4個電影攝影棚和一批錄製設備,節目製作能力提升,第一套節目因而開播了一批新欄目,包括《為蘇聯服務》(1967年開播)、《在動物世界中》(1968年開播)、《國際全景》(1969年開播)、《人與法》(1970年開播)、《衷心地》(1971年開播)、《年度歌曲》(1971年開播)、《顯而易見——不可思議》(1973年開播)、《第九演播室》(1974年開播)、《早間郵件》(1974年開播)、《ABCDyke》(1975年開播)、《什麼?何處?何時?》(1975年開播)、《童話之旅》(1976年開播)、《笑料周邊》(1978年開播)、《直到16歲或更大》(1983年開播)。遷入奧斯坦金諾電視中心後,位於沙博洛夫卡街的莫斯科電視中心更名為全聯盟電視中心(此後又更名為「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紀念」電視技術中心),其電視轉播部分移交蘇聯通信部,並更名為全聯盟電視及廣播轉播站。
1968年,螢屏創作組成立,取代了原有的蘇聯中央電視台電影製作部[42]。螢屏創作組採用自負盈虧的運營方式[43],製作或委託其他機構製作電視電影、電視劇等。遷入奧斯坦金諾電視中心後,螢屏創作組的電影產量提升(這一時期拍攝的電影有《在中午消失的影子》、《春天的十七個瞬間》、《永恆的呼喚》、《專家的調查》、《為革命而生》、《塔斯社授權宣布……》等),並開始製作動畫片和面向兒童的電影。
隨著新聞報道機關的增設,蘇聯中央電視台在1968年於第一套節目推出新聞欄目《時間》[39],並增加了專題電視影片的製作播出。錄製設備的增加也使得直播方式製作的節目大幅減少,只使用播音員、旁白方式播出[44],直播節目只有特定事件或體育賽事轉播。
1971年1月25日,蘇聯國家電視廣播委員會利用「軌道」衛星電視系統,面向哈薩克斯坦部分地區、烏拉爾、中亞開播第一套節目的第二版本,稱為「東方」節目,考慮到時差問題,該版本比原版提前2小時。1976年1月1日,蘇聯中央電視台再推出三個不同版本的第一套節目,分別為「軌道-1」、「軌道-2」、「軌道-3」節目,面向蘇聯遠東地區,分別時移+8、+6、+4小時[45][46]。至1984年,蘇聯全國已有92%人口可以收看第一套節目[47]。
1980年代後半,第一套節目再度出現直播節目,例如《12樓》(1985至1987年)、《觀點》(1987至1991年)、《媒體俱樂部》等。而新聞節目安排也有調整,1986年開播早間新聞節目《60分鐘》,之後在1987年更名《90分鐘》,1988年更名《120分鐘》,之後在1991年定型,名為《早晨》。1989年開播《電視新聞服務》欄目,由《120分鐘》的主持人主持,每天深夜播出,同年又開播周日新聞欄目《七天》,由愛德華·薩加拉耶夫等人主持,不過欄目在次年停播。
1988年,第一套節目的製作部門重組,節目主編部重組為節目總編部,「螢屏」創作組整合進「聯盟電視電影」創作組。[48]同年,為方便電視節目版權售出和購買,蘇聯電視出口貿易組織、蘇聯電視影像公司成立[49]。同年,義大利廣告代理公司Publitalia '80獲准在第一套節目投放商業廣告[50],由蘇聯中央電視台科普及教育節目主編部剪輯,並在《進步、信息、廣告》欄目中播出[51]。在廣告收入的支持下,蘇聯中央電視台開播電視問答節目《幸運機會》[48]。1990年,第一套節目開始播出由蘇聯VID公司製作的遊戲節目《幸運之地》,該節目的模式模仿美國同類節目《幸運之輪》,不過未獲授權。《幸運之地》開播後迅速成為蘇聯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之一[52][53][54][55]。
1991年2月8日,全聯盟國家電視廣播公司成立,取代原先的蘇聯國家電視廣播委員會。列昂尼德·克拉夫琴科擔任該機構的主席後[56],第一套節目的《電視新聞服務》、《觀點》、《媒體俱樂部》、《午夜前後》一度停播,直至8月27日葉戈爾·雅科夫列夫接任該機構主席、愛德華·薩加拉耶夫接任第一副主席和總經理後[57],《電視新聞服務》的員工回歸電視台並恢復節目播出,《觀點》、《媒體俱樂部》、《午夜前後》也恢復播出。在《電視新聞服務》的基礎上,同年11月1日,電視資訊局(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е телевизионное агентство, ИТА)成立,取代了原先負責製作第一套節目新聞欄目的資訊節目演播室[58][59][60][61]。電視資訊局由原《時間》節目高級編輯鮑里斯·內波姆尼亞奇擔任局長,部分原先任職資訊節目演播室的員工也加入電視資訊局。
Remove ads
蘇聯解體後,1991年12月27日,俄羅斯聯邦總統簽署行政命令,撤銷全聯盟國家電視廣播公司,並在其基礎上成立奧斯坦金諾電視廣播公司[62],蘇聯中央電視台第一套節目自即日起停播,由奧斯坦金諾第一頻道替代[63][64]。原先負責製作第一套節目欄目的機構在次年1月至3月間陸續改組,並歸入奧斯坦金諾電視廣播公司[65][66][67]。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