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蘇聯通信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蘇聯通信部(俄語: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связи СССР)負責全蘇的郵政與電信、廣播、電視播送工作。為蘇聯部長會議下設的一個全聯盟部。[1]
- 蘇聯郵政總局
- 蘇聯報刊發行總局:莫斯科市朱可夫元帥大街。1986年發行連續出版物5275種,報紙8515種,日發行量4.5億份。工作人員9.2萬人(不含郵政遞送人員)。下轄上千家企業、3.2萬個報亭(78%是退休後老人)、800家商店、9200座自動售報機。傳統是從8月1日至10月31日為來年報刊征訂期。發行費率7-9%。年商品周轉額35億盧布,其中報刊零售額5億盧布,靠報亭出售郵票、文具、捲菸、地圖、牙刷、肥皂等物品實現全系統盈利。
Remove ads
歷史
1923年7月6日成立蘇聯郵政電報人民委員部(簡稱「郵電人民委員部」)。1923年11月12日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批准了郵電人民委員部的職責法律。[4]
1924年,郵電人民委員部開始在農村地區運營移動郵政服務。1925年,68%的蘇聯人口有郵政上門遞送服務。
1929年,電報網恢復到一戰爆發前的水平。進一步改進包括印字電報機。1929年開通第一條傳真線路。1929年在頓河畔羅斯托夫開通了第一個6000門自動交換機。1930年在莫斯科開通了2座區局自動交換機。
1932年1月17日,郵電人民委員部改稱通信人民委員部。[6]
1932年1月17日,蘇聯郵電人民委員部改稱蘇聯通信人民委員部。[7]
二戰前的兩個五年計劃(1929–1940), 蘇聯通信業快速發展。長途高頻載波通信,允許3路、4路、12路電話信號或16路電報在一路載波上同時使用。 1939年建成的莫斯科至哈巴羅夫斯克(8,600 km)3路載波使得蘇聯腹地與遠東地區有了可靠的通信幹線。1940年,莫斯科中央電報公司有22條傳真電路。1941年莫斯科至列寧格勒件在一對線路上同時運營12路電話通話。[8]
三十年代開始建設農村電話。至1940年,70%的農村地區實現了電話覆蓋,76.3%的國營農場, 9.2%的集體農莊通了電話.[8]
無線電廣播網得到了快速發展。三十年代初期共產國際無線電台的功率達500 kW, 建設了一批100 kW電台。接收網絡不斷擴大,轉播中央節目的有線廣播網也建設起來。電視廣播在1939年開播。[8]
1941年至1945年的蘇德戰爭期間,從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到各方面軍的通信保持了穩定可靠。蘇聯郵政總局遞送了幾十億份信函,[8] 工農紅軍每月平均收到7000萬封軍郵。
戰時大約過半的電信局被破壞。1948年電話系統能力與裝機數量超過了戰前。[8]
1946年,蘇聯通信人民委員部改稱蘇聯通信部。[9]
起初是全聯盟部。1954年改為聯盟-加盟共和國部。[2]
-
空白電報紙 (1988)
郵票
郵電人民委員簽署發行郵票。 除了在老郵票上加蓋,開始發行新郵票。1922年至1930年發行了用於救荒、兒童福利募捐的慈善郵票。[10]
1923年至1924年,蘇聯郵票出口522.6百萬盧布。[10]
-
1929年哈爾科夫的通信井蓋,上面有郵電人民委員部的徽記。
-
1926年印花稅票郵票以支持無線電廣播,為亞歷山大·斯塔帕諾維奇·波波夫頭像。
1939年至1940年,以集郵為目的銷售的郵票款有很大增長。通信人民委員部85%的收入 (總收入19.833百萬盧布中的17.28百萬盧布)來自郵票。[10]
-
三十年代的蘇聯郵車
-
1944年通信人民委員部發往解放後的哈爾科夫的電報
-
1945年紀念亞歷山大·斯塔帕諾維奇·波波夫發明無線電50周年的郵票。
-
1946年哈爾科夫郵局的信頭
蘇聯通信部長
Remove ads
出版
蘇聯通信部主辦下列出版物:
參見
- 蘇聯部委
- 俄羅斯數字發展、通信與大眾傳媒部
-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郵電人民委員部
- 俄羅斯郵票
- 蘇聯與後蘇聯的郵費
- 蘇聯郵票目錄
- 蘇聯郵票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