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英國廣播公司第三台 (串流媒體服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英國廣播公司第三台(英語:BBC Three,以下簡稱英廣第三台)是英國廣播公司的OTT網路電視服務。它於2016年2月16日取代在電視播出的英國廣播公司第三台。該服務制播針對16至34歲人群的電視節目和網路劇,喜劇和紀錄片。
Remove ads
總幹事托尼·霍爾的目的是不對整個BBC進行大改(此舉將損害其節目品質),並確認該服務的受眾群體的觀看習慣向OTT(而非傳統的電視廣播)轉移。同樣,英廣第三台的工作人員認為,該台將不再被電視的局限性困惱,使製作人提高英廣第三台節目內容的靈活性。
英廣第三台的節目主要在BBC iPlayer上以串流媒體形式提供,而該服務提供的其他資源(包括網路劇和其他內容)也通過社群網路進行分發。在英廣第一台首播之後,最終必須在英廣第一台和英廣第二台上播出英廣第三台的節目。[1][2]從2019年3月起,在星期一至星期三的《BBC十點新聞》之後,英廣第一台為英廣第三台安排了節目時段。
2020年9月發布的研究表明,自從英廣第三台停止在電視播出以來,此頻道的觀眾每年減少89%(如果包括在其他BBC電視頻道中轉播的內容,則觀眾每年減少72%)。在停止在電視播出後的第一年,每周16至34歲的觀眾相較於此前,相比下降了69%。[3]
到2020年5月20日,英國廣播公司的年度計劃中宣布,該公司正在「考慮」在英廣第三台停播四年後恢復其在電視平台的播出。[4]年度計劃還指出,BBC在製作一系列廣受好評的電視連續劇(包括《普通人》 ,《倫敦生活》和《這個國家》)之後,將增加預算來「支援頻道的成功」。[5]
BBC新聞辦公室於2021年3月2日宣布第三台將在2022年2月恢復在數位無線電視的廣播,但須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6]
Remove ads
歷史
在2014年2月的牛津媒體會議上,英國廣播公司總幹事托尼·霍爾表示,作為該公司正在進行的「品質第一計劃」的一部分(由於政府凍結電視牌照制度,該計劃的目標是達到2016-17年度電視季度結束時節省7億英鎊的成本),[7][8] 英國廣播公司正在敲定下個月再宣布削減1億英鎊成本的計劃。霍爾認為,整個公司的總預算削減會損害其內部製作的品質(尤其是劇情片,他將其描述為BBC的『本質』),霍爾表示,削減預算可能要做出「艱難的決定」 。他解釋說,該公司「已經達到了薩拉米香腸切片會影響品質和獨特性」的地步。我們決定不專注於儲存舊影片,而是決定專注於我們最擅長的領域:從劇情片到將iPlayer引入下一世代。」[9]
2014年3月5日,英國廣播公司將幾項節省成本的提案對外公示,但須獲得英廣信託基金的批准。其中包括計劃關閉英廣第三台(在電視播出)並將其轉換為OTT平台。[10]英國廣播公司在其提案中表示,出於財務考慮,這項轉換是「面向未來的舉措」,它將「開發具有開創性的新線上服務,它將帶來高品質,獨特的英國原創長片和新片以及互動式內容(面向16-34歲的年輕人)」。並利用該管道的目標受眾增加OTT的使用率。該提案概述了該服務將必須利用英廣第三台的「實力」(如策展,原創和「一流劇情」),並使它們適應資料的即時性和互動性。[11]
由於這項服務不受節目表的限制,因此新的英廣第三台的範圍將屬於三個「編輯支柱」而非節目類型:「讓我笑」反映了喜劇和「個性驅動」的節目,而「讓我思考」則反映了時政,戲劇和其他事實節目。第三支柱「給我一個聲音」反映出,該服務的內容將令16歲至34歲的人群產生興趣,並鼓勵他人參與對英廣第三台節目的討論(尤其是通過社群媒體)。與原本在當時播出的英廣第三台相比,該服務的預算不足原本的五成。該服務將重點放在短版網路劇上,但它計劃繼續投資以進行長片制播和製作「接近當前水平的喜劇」,並作為新人才的孵化器。該服務提供的內容主要通過iPlayer發表,但計劃要求改造「品牌空間」以發表內容,並通過YouTube等其他管道分發短片。[11]
該提案受到格雷格·詹姆斯、馬特·盧卡斯和傑克·懷特豪爾等知名人士的批評。[12]媒體作家羅伊·格林斯拉德認為[7]:
“ | 這種改變無疑是「最明智或可能最不糟糕的」削減成本方式。他承認英廣第三台最近在針對人口統計特點和作為新人才孵育場的目標方面取得了成功,但他認為英廣第三台是「低收視率頻道(在所有電視受眾中占比最小)」,而所謂「艱難的決定」就是如此。如果英國廣播公司希望維持節目品質,則就必須做出犧牲。 | ” |
Remove ads

英廣信託基金於2015年11月完成頻道轉型。信託資金宣布英廣第三台的目標受眾從電視轉向網路,並且認為英廣第三台不再是電視頻道將使英國廣播公司「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在網路提供更多獨特的內容」。英國廣播公司的其他頻道被施加條件以處理異動;英廣第一台和第二台將被要求制播「專為年輕觀眾設計的獨特節目」,以及英廣第三台委託的所有長節目的制播。該信託基金還批准相關提案以允許在iPlayer上播放首批和第三方內容,並將CBBC的播出時間延長至9:00。下午(CBBC將於下午7:00停播以利用Freeview為英廣第三台預留的頻寬),並著重於製作中青年人喜好的節目。[13] [14]
2016年1月4日,英國廣播公司宣布英廣第三台網路服務將於2016年2月16日啟用。[15][16]當天,BBC公布了該產品的新徽標。受行動應用程式圖示的啟發,新徽標採用羅馬數位代表數位3(其中第三條『Ⅰ』被替換為『!』)。行銷負責人Nikki Carr解釋說,這三個欄代表上述「編輯支柱」(感嘆號表示「給我聲音」)。[17]新徽標收到了公眾的不同反應,其中包括與Plan B的《病態莊園》專輯封面,帶有感嘆號的羅馬數位「Ⅱ」(「 BBC Two !」)進行了一些圖紙比較以及擬議的重新設計。BBC的商標出現在喜劇《W1A》的一集中。關於《W1A》對此標誌的對比,卡爾開玩笑說:「感謝W1A,我們在行銷方面受到英廣的詛咒,我不想遇到任何於西奧布·夏普相近的人,但請原諒我一些措辭。」該頻道還模仿了Vine視訊中的比較。[18] [19]
英國廣播公司三位負責人達米安·卡瓦納解釋道:
“ | 新的數位服務將具有「與以前一樣的屢獲殊榮的節目,但不被電視局限」,並強調能夠在「最合適的格式和平台」上分發內容。 | ” |
[2]霍爾將新「英廣第三台」的內部氣氛描述為「初創企業」,並解釋說:「我喜歡與達米安團隊共處的感覺。就像應該的一樣,它也充滿創造力,精力充沛和調皮。」[20] 卡瓦認為英廣第三台的簡潔「支柱」及其新的結構將使創作者在製作內容時更具有靈活性和即時性。他解釋說:「我們可以讓人們去做我認為其他廣播電視業者目前無法完成的事情——給人們提供嘗試空間」,並且以一種我們無法做到的方式來嘗試形式了英廣內容生態其餘部分作為「安全網」。[21] 卡瓦還強調將服務用作新人才孵化器的一個持續目標,希望它會被人們銘記為「發現下一個詹姆斯·科登,埃丹·特納,下一個人的地方」。
據報道,在2016年2月13日(該服務推出之前),如果英廣第三台轉型失敗,英國廣播公司正在考慮將其與BBC廣播一台合併到統一管理下。卡瓦那表示,他本人並未意識到這一提議,但他補充道:英廣第三台是「一個擁有13年悠久歷史的知名青年品牌」,並且他「看不出要淘汰那些具有受眾,品質標誌和悠久歷史的產品邏輯。」[22]
英廣第三台於2016年2月16日清晨終止在電視播出,與此同時,新「英廣第三台」網路服務開始運作。該台停播前播出的最後一檔節目是《Gavin&Stacey》的一集,內容為聯合主演詹姆斯·柯登介紹其主持的美國訪談節目《詹姆斯·柯登深夜秀》(在洛杉磯主持)。[21][23]
英國廣播公司於2021年3月2日宣布第三台自2022年起在電視平台復播(這與2016年的決定大相逕庭)。[6]2021年11月,監管機構Ofcom證實該頻道將於2022年2月復播。復播後的英廣第三台將在Freeview,Sky,Virgin和Freesat上播出。[24]
節目內容
新「英廣第三台」節目資源主要通過iPlayer提供,提供新的原片,以及英廣第三台轉型前制播的節目(商標:「套裝」)。[25]新內容包括原版節目,網路短劇和特色內容;卡瓦納解釋說:新「英廣第三台」將主要關注自製喜劇和紀錄片。[26]所有為英廣第三台委託的長版節目都必須在英廣第一台或英廣第二台播出。[14] 2019年2月,英國廣播公司宣布英廣第一台將從2019年3月4日起每周一至周三的《BBC十點新聞》後播出第三台的節目。[27]
儘管BBC重新開始關注喜劇,但頻道的喜劇節目占比(以分鐘為單位)實際上在轉型後從41%下降到了33%。但根據合同,常規節目在第三台的輸出比例確有增加。[3]
英廣第三台設有兩個精選內容分發平台(例如The Daily Drop和The Best Of ),其中包含部落格,視訊,相片畫廊,社群網路內容及其他網路趨勢。[28][2]該頻道預算的20%將用於制播網路劇。[21]
英廣第三台原本的節目繼續制播(包括新系列的《布穀鳥》《生死囚室》和《無所事事的人》)。[2][29]通過英廣第三台首播的新節目包括《異世奇人》的衍生品《Class》(後被取消),[30]新劇《Clique》 和《失落的十三年》,[31]英國廣播公司針對新興喜劇演員,制播了三部現場網路劇:《The Man Who Witnessed 219 Executions》;[21]和《Unsolved: The Boy Who Disappeared》。此外另宣傳網路劇《Serial》的英國人,《ProUnsolved》的特色是每周分期調查講述現實生活中的犯罪。該服務還將與伊德瑞斯·艾爾巴等新興人才合作製作一系列短片。[32] 2017年,千禧一代關係系列《一對情侶》在英廣第三台首映。[33]
隨著該服務的預算被削減到3000萬英鎊,英廣第三台的一些經典節目(例如《Panel shows》,《Don't Tell the Bride》和美國動畫喜劇《蓋酷家庭》)遭到停播。[26]一些原在英廣第三台播出的電視劇被轉移到其他頻道;《羅素·霍華德的好訊息》在2014年改在英廣第二台播出,而《Don't Tell the Bride》在英廣第一台播出一個系列之後被撤檔並改在天空第一台播出。[34] [35] [36] ITV2於2015年3月獲得了《蓋酷家庭》和其他塞思·麥克法蘭系節目的著作權(儘管BBC在2017年前一直保留對《蓋酷家庭》前幾集的著作權)。[37] [38]
該台停止在電視播出後,英廣第三台在iPlayer上提供的年度節目時間比轉型前減少了八成。[3]
喜劇劇集《倫敦生活》於2016年在英廣第三台首映,並於2019年首播該喜劇的第二季。該系列廣受好評,第二季在2019年的第71屆黃金時段艾美獎上獲得11項提名(與美國Amazon Prime Video合作),並在六個類別中獲獎(含傑出喜劇系列)。[39] [40]次年,《普通人 》在2020年的第72屆黃金時段艾美獎上獲得四項提名(與美國的Hulu合作)。[41]
在2019年,英廣第三台首播《RuPaul's Drag Race UK》(此片是美國現實阻力賽系列《RuPaul's Drag Race》的改編)。[42] 2020年,英廣第三台宣布取得英國對加拿大《Drag Race》的轉播權。[43]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