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范登博斯隕石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范登博斯隕石坑(Van den Bos)是位於月球背面赤道區的一座撞擊坑,其名稱取自荷蘭裔南非天文學家威廉·亨德里克·范登博斯(Willem Hendrik van den Bos,1896年-1974年),1979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描述




該隕坑西側毗鄰維爾耶夫隕石坑;東北與塔姆隕石坑相接壤;東側坐落著恰普雷金環形山;馬可尼環形山橫亙在它的南面[2]。 該環形山的中心月面坐標為5.26°S 145.95°E,直徑25.2公里[3],深度1.8公里[4]。
該隕坑相對較淺,坑壁磨損度中等。其東北側長達15公里的外側壁與相鄰的塔姆隕坑合在一起;隕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810米[4],內部容積約300公里3[4]。碗狀的坑底相對平坦,表面布滿了一系列縱橫交錯的溝壑,這些溝壑通常為玄武岩熔岩的冷卻收縮所導致。之前它們曾被推測為西北225公里處門捷列夫盆地濺射在塔姆坑和范登博斯坑內的黏性撞擊融熔物所形成的裂縫[5]。
參考文獻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