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范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范紹(5世紀?—528年),字始孫敦煌郡龍勒縣(今甘肅省敦煌市陽關鎮)人,南北朝北魏官員。

范紹十二歲時,遵照父親的命令開始求學,師從崔光。父親去世後,他曾打算放棄學業,母親勸說范紹,讓他重新投身學問。太和初年,范紹成為太學生,後轉為算生,廣泛通曉經書和史書。太和十六年(492年),他被魏孝文帝選中,擔任門下通事令史,後轉任錄事,負責奏上的文案工作。他受到侍中李沖和黃門崔光的重用,宮中的很多奏文都交由范紹處理。孝文帝曾對近臣評價道:「崔光能夠從容處事,是因為有范紹的助力。」 不久後,他轉任強弩將軍、積弩將軍、公車令,加授給事中,又擔任羽林監。景明年間,揚州刺史任城王元澄請求進攻鍾離,范紹奉魏宣武帝之命,前往壽春商議此事。元澄希望率領十萬兵力南進,並請求支援軍需物資,范紹卻以軍糧不足為由,勸說他放棄進攻,元澄不得已聽從了建議。景明四年(503年),元澄最終還是出兵攻打鍾離,卻未能取勝,只得撤退。不久,范紹被任命為長兼奉車都尉,後轉任右都水使者。因母親去世,他辭官服喪。正始元年(504年),他被起用為寧遠將軍、郢州龍驤府長史,兼任義陽郡太守。同年冬天,奉命返回洛陽。朝廷考慮到南征計劃,讓范紹率領河北數州的田兵兩萬五千人以及淮水沿岸的戍兵五萬餘人,廣泛開展屯田。范紹擔任西道六州營田大使,還被加授步兵校尉之職。正始四年(507年)二月,他奉宣武帝之命,前往正在攻打鍾離的中山王元英軍中,商議戰況。元英斷言此戰必勝,但范紹觀察鍾離城的防禦後,預見難以攻克,於是勸說元英撤退,元英沒有聽從。范紹回到洛陽後,向宣武帝匯報了情況。正如范紹所料,元英在鍾離之戰戰敗。宣武帝打算在徐州和豫州的邊境設立新的州,讓范紹推薦合適的治所。范紹進言稱譙城地處要衝,適合作為州治,宣武帝於是設立了南兗州。范紹入朝擔任主衣都統,加授中堅將軍稱號,後轉任前軍將軍。因過去經營屯田的功績,他被授予游擊將軍的稱號。接著,他以都統的身份擔任龍驤將軍、太府少卿,後又轉任長兼太府卿。之後,他出任安北將軍、并州刺史,在任期間治理清廉穩健,但因未能應對山胡的入侵,聲望受損。後來被召回洛陽,擔任太府卿。建義元年(528年)四月,在河陰之變中被殺害。[1][2]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