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茵陳蒿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茵陳蒿湯,該方出自於《傷寒論》,是清熱祛濕的方劑。

組成

茵陳蒿(18g)、梔子(9g)、大黃(6g)

功效

清熱利濕退黃

主治

濕熱黃疸症,可見症狀為:一身面目俱黃,黃色鮮明,腹微滿,口中渴,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沉數等。[1]

方解

中醫學認為:濕熱黃疸之症,是因為濕熱蘊積所致。所以方中茵陳蒿為治黃疸的要藥,來清熱利濕退黃。梔子:清熱降火,通利三通,使濕熱從小便而出。大黃:邪熱通瘀,通利大便,導瘀熱由大便而下。三味藥合用,可使濕熱得行,瘀熱自下,則黃疸自退。

現代應用

適用於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症鉤端螺旋體病等所引起的黃疸,屬濕熱內蘊者.

附方

  • 梔子柏皮湯(《傷寒論》)由梔子、甘草、黃柏。組成。功用:清熱利濕。主治:傷寒身熱發黃。
  • 茵陳四逆湯(《衛生寶鑑》)由乾薑、甘草、附子、茵陳。功用:溫用助陽,利濕退黃。主治:陰黃。

外部連結

  • 茵陳蒿湯 中藥方劑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注釋及參考文獻

分類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