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草寮後菱洲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草寮後菱洲宮map
Remove ads

23.001488°N 120.196357°E / 23.001488; 120.196357

快速預覽 草寮後菱洲宮, 基本資訊 ...

草寮後菱洲宮位於臺灣臺南市北區,舊稱「天王爺館」[3]或「王爺館」[1]。該廟原主祀五府王爺,後改以玄天上帝為主神[3][1]

沿革

菱洲宮所在地過去有河流經過,據說某日有艘王船飄來,上面的王爺神像[註 1]被附近居民發現後,乃建廟祭祀,當時稱為「天王爺館」[3][1][2]

當地因為哨船港[註 2]一度變得發達起來,該廟因而香火鼎盛[3][1]。但據說因為日治初期,日軍駐紮在媽祖樓並將馬棚(馬廄)搭在金瀛街,當地遂被稱為「草寮後」[註 3],居民也因避開日軍而遷出,該廟香火也受影響[2][3]。明治卅九年(1906年),該廟重修過[2]

二次大戰後,金瀛街(草寮後街)先改稱「安民街」,後來改稱菱洲街,現為成功路的一部分[3][2]。該廟在民國51年(1962年)成立管理委員會,並集資重建廟宇,廟名也改為菱洲宮[3]

菱洲

菱洲是道光年間,軍工道廠(立人國小一帶)西邊因為泥沙淤積而形成的陸地,當時該廠招收佃戶開墾田園,收取租金[3]。其名稱由來一說是早年地形像菱角,另一說是因為當時陸地零星浮沙洲出,叫「零州」,取其音轉成「菱洲」[3]

過去在菱洲宮周邊有因此宮而得名的菱洲東街、菱洲西街、菱洲北街、菱洲南街,後來約在民國70年(1981年)左右,陸續變成海安路、金華路、臨安路、成功路的一部分[2]

註釋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