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莫羅氏反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莫羅氏反射Moro reflex)是一種新生兒反射。由奧地利兒科專家歐內斯特·莫羅英語Ernest Moro(Ernest Moro,1874-1951)首先發現和描述。當變換嬰兒的位置或姿勢時,便會出現出雙手迅速向外伸張,然後再復原作擁抱狀。

反射在以下情形中出現:

  1. 突然朝著嬰兒大喊一聲
  2. 當嬰兒感覺到正在下落。(以水平姿勢抱住嬰兒,將其頭的一端向下移動)

據相信,人類在新生兒時尚未習得恐懼。根據小艾伯特實驗的研究,在著名的經典條件反射實驗中,用驚跳反射英語startle response使他對毛茸茸的白色物體產生恐懼。

與驚跳反射不同,該反射不會因多次刺激而減弱。[1]

反射的最重要的意義是評估中樞神經系統(CNS)的整合情況,因為該反射包括4個組成部分:

  1. 驚跳
  2. 雙臂向兩邊伸展(外展肌)
  3. 雙臂向向胸前合攏,作出擁抱姿勢(內收肌
  4. 哭喊(通常)

對於早產兒,可以在孕期第25周觀察到莫羅氏反射的完全形式;對於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通常是在第30周觀察到莫羅氏反射的完全形式。在正常情形下,莫羅氏反射會持續到產後第3-6個月時消失。[2]

對於新生兒而言,出現以上每個組成部分[註 1]或運動中的每個不對稱現象都是正常的,但如果該反射一直持續到嬰兒後期、兒童和成人,則屬於反常現象。

Remove ads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