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莫里茲·康托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莫里茲·貝內迪克特·康托爾(德語:Moritz Benedikt Cantor,1829年8月23日—1920年4月10日)是一位德國數學史家。
簡歷
1829年8月23日,他出生在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曼海姆,來自一個從葡萄牙移民到荷蘭的家族,而另一支則定居在了俄羅斯。少年時因健康原因沒有入校,後來被曼海姆高級中學錄取。1948年他考入海德堡大學,不久又轉入哥廷根大學,受教於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和安里西·韋伯的指導。在那裡,斯特恩喚醒了他對歷史研究的強烈興趣。
1851年在取得海德堡大學博士學位後,他去了柏林,在那裡他急切地聽講約翰·彼得·古斯塔夫·勒熱納·狄利克雷的授課。在1853年回到海德堡後,他被聘為大學私人講師,1863年晉升為助理教授,1877年成為一名名譽教授。
康托爾是《化學、物理和數學評刊》(Kritische Zeitschrift für Chemie, Physik, und Mathematik)創始人之一。1859年,他作為《數學與物理學報》(Zeitschrift für Mathematik und Physik)編輯奧斯卡·澤維爾·施勒米爾希(Oscar Xavier Schlömilch)的助手,主要負責歷史和文學部分。自1877年以來,在他的努力下,《學報》又增補了標題為《數學史隨筆》(Abhandlungen zur Geschichte der Mathematik)的獨立版塊。
1851年,康托爾《有關一個不太常見的坐標系》(Über ein Weniger Gebräuchliches Coordinaten-System)的博士論文尚未顯現出他將豐富數學這門精確科學的歷史跡象。他的第一篇重要著作是發表在1856年《數學與物理學報》第一卷中的《當前歐洲數學發展的介紹》(Über die Einführung Unserer Gegenwärtigen Ziffern in Europa)。
他最出名的著作是《數學史講義》[1],它全面揭示了數學發展的歷程:
- 第1卷(1880年)—從最早的時候到1200年;
- 第2卷(1892年)—從1200年到1668年;
- 第3卷(1894年-1896年)—從1668年到1758年。
- 第4卷(1908年,有9位合作者,康托爾編輯)—從1758年到1799年。
許多歷史學家相信他在這一領域建立了一門新學科,迄今為止其他的歷史領域還沒有健全、認真和批判性的方法。
1900年,莫里茲.康托爾榮幸地被邀請在巴黎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對全體會員發表演講[2]。1920年4月10日,他在海德堡去世,享年90歲。
Remove ads
備註
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