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華倫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華倫亭[1](德語:Hartmut Valentin,也譯瓦倫丁[2]、瓦倫廷[3];1923年—1977年),德國地理學家,曾任柏林工業大學地理學教授,柏林自由大學名譽教授,柏林地理學會副會長、主席。1952年著有《世界海岸》(Die Kusten der Erde)一書而在自然地理學界享有盛名。
![]() |
華倫亭海岸分類
華倫亭在《世界海岸》一書中將世界上的海岸分為八種類型。[1]這被稱作「H.Valentin分類系統」[4]。1982年的《地形學原理》一書中評述認為,《世界海岸》一書雖有豐富資料,但其中闡述為缺乏原則的折衷性觀點,科學價值不高[4],曾科維奇,В.П.在早期有類似評述[5]。也曾有早期文獻指出,華倫亭的分類方式是當時獲公認的兩種海岸分類方式之一[6]。
海岸表現出來的前進後退現象。
- 進夷現象:海岸線前進(海岸變大)
- 退夷現象:海岸線後退(海岸變小)
- 定止現象:海岸線不後退也不前進

例如台灣島西部沿海同時受到板塊擠壓(離水)及河流堆積而產生進夷現象。
例如沙頸岬地形同時受到海平面上升使陸連島與陸地分離(沉水)及沿岸流泥沙堆積成連島沙洲而產生進夷現象。 此海岸類型的堆積速率大於沉水速率。
例如海階地形同時受到板塊抬昇(離水)產生進夷現象。 此海岸類型的離水速率大於侵蝕速率。
未發現不進不退的海岸。
亞馬孫河之三角洲。亞馬孫河口因沉水作用強烈故難以見到三角洲。
例如谷灣地形同時受到海平面上升(沉水)及海水侵蝕而產生退夷現象。 例如峽灣地形同時受到海平面上升(沉水)及海水侵蝕而產生退夷現象。
未發現,因為通常板塊抬升速率大於侵蝕速率。
亞馬孫河、錢塘江口之三角江。高屏溪溺谷。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