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華南學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華南學派(英語:Southern China School),是在明清史、區域社會史或歷史人類學領域的一批學者。 學術研究以香港中文大學—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為重要活動中心,代表性學者與作品包括科大衛、宋怡明、蕭鳳霞、劉志偉、鄭振滿和趙世瑜。
![]()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歷史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9年2月4日) |
略述
![]() | 此章節需要擴充。 (2021年11月3日) |
1980年代,受社會科學訓練的學者與中國本地的歷史學者相互合作,以地方志、墓碑等地方文獻、田野調查方法為主要研究途徑,研究地方基層社會的結構與變遷,[1]特別是華南地區別於中原政治體系社會運作的歷史。這樣的研究途徑被標誌為「華南學派」或「歷史人類學」(Historical Anthropology)。[1]
主要著作
- 科大衛:《皇帝和祖宗——華南的國家與宗族》(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Faure, David. Emperor and Ancestor: State and Lineage in South Chin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 鄭振滿:《在國家與社會之間:明清廣東戶籍賦稅制度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年)
相關條目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