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華川水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華川水壩(韓語:화천댐/華川댐 Hwacheon daem */?)是韓國江原道華川郡北漢江的水壩,於1944年完工。該水壩蓄水後形成了人工湖破虜湖。[3]該水壩在韓戰中成為空襲目標,同時用於防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突然釋放任南水壩的洪水。
水壩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由朝鮮日治時期的日本人建造。1939年7月漢江水力電氣株式會社啟動建設,1944年10月完工。首個發電機於5月啟動,10月第二發電機啟動。[2][4]第三發電機於1957年啟動,最後的第四發電機於1968年啟動。在上流的和平水壩2005年完工以前,一直起著朝鮮任南水壩崩塌或過度洩洪時的第一線防禦機能。[5]
Remove ads
機能
堤高78公尺,堤頂長435公尺的重力壩。[1]流域面積3,901平方公里,總貯水容量10.18億立方公尺。當中有效貯水容量809萬立方公尺,另有213萬立方公尺作為洪水控制之用。貯水池面積為38.9平方公里。水壩的排水由16道閘門控制,最大排水量為每秒5,428立方公尺。[6]發電所位於水壩西南2.5公里山脊上。發電所設有4部27 MW的水力發電機,有效落差74.5公尺。[2][4]
歷史
1951年4月8日深夜,朝鮮人民軍與中國人民志願軍利用水壩的溢洪道超量洩洪至下游,導致聯合國軍5座浮橋無法使用。[7]4月9日,在該地區完成其他任務的美國陸軍第7騎兵團受命攻占水壩,但因遭到頑強抵抗而失敗。[8][9]4月16日至21日,美軍一度攻占了水壩,但未來得及破壞排水閘即遭志願軍逆襲擊退。美軍的B-29也未能破壞水壩功能,之後在4月30日天襲者投下Tiny Tim空對地反艦火箭彈與2枚2000磅炸彈,炸開溢洪道閘門一個洞。[10]5月2日,19航空群12架F4U海盜式戰鬥機護航下,8架裝有Mk 13型魚雷的天襲者出擊,發射8枚魚雷,當中7枚命中水壩,6枚爆炸。此攻擊破壞了其中一個水閘,並對其他的水閘造成了損傷,從而降低了該水壩製造洪水的能力。[11]其中一隊參與任務的美國海軍飛行中隊VFA-195由「猛虎」改名為「水壩剋星」。[12]此攻擊是世界上最後一次以航空魚雷攻擊地面目標的作戰,也是朝鮮戰爭中唯一一次使用魚雷。[13][14][15][16]
1951年5月26-30日,韓國陸軍第6步兵師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3軍在水壩附近交戰,韓國方面聲稱志願軍死亡超過2萬人,韓國將志願軍士兵遺體以重型機器推入水壩湖中進行水葬,湖水因此變成紅色。戰後,時任總統李承晚訪問水壩湖之際以「擊破蠻虜」命名為破虜湖。至今仍然有其揮筆的紀念碑。[17][18]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