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菲利波·帕西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菲利波·帕西尼(義大利語:Filippo Pacini;1812年5月25日—1883年7月9日),義大利解剖學家,生前首次分離了霍亂弧菌(1854年),比羅伯特·科赫的發現早近30年,但在其去世後才廣為人知[1][2][3][4]。此外,皮膚力學感受器「帕西尼氏小體」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1]。

生平
1812年5月25日,帕西尼出生於義大利皮斯托亞[1]。早年接受宗教教育,父母寄希望他能成為主教[1]。但在1830年,他獲得了一份獎學金,入讀皮斯托亞最知名的醫學院[1]。
1831年,他發現了神經系統中一種可以探測壓力和震動的感受器,並於1833年起對此展開了進一步研究,最終於1840年發表其結果[4]。幾年內,他對發現在歐洲廣為人知,該感受器被命名為「帕西尼氏小體」[1]。
1844-46年,他擔任比薩大學的解剖學教授。1849年起,他一直擔任佛羅倫斯大學的教授[4]。第三次霍亂大流行期間,帕西尼於1854年首次發現了霍亂弧菌,但並未獲得廣泛知曉[1][2]。此後,羅伯特·科赫於1883年再次發現了霍亂弧菌,並廣為人知[2][5]。1965/66年,國際命名組織(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Nomenclature)才最終更正,將霍亂弧菌命名為「帕西尼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 Pacini )」[1][2]。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