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菲律賓武裝部隊

菲律宾共和国武装部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菲律宾武装部队
Remove ads

菲律賓武裝部隊(英語:Armed Forces of the Philippines縮寫AFP。 簡稱為菲軍,是菲律賓共和國國家武裝力量,主要由三軍組成,其中現役軍人12萬,預備役軍人13萬。重點加強首都及西部南沙的防衛,有半數以上的艦艇和陸戰隊部署在西部海區。 菲律賓總統是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司令,與國防部共同制定軍事政策,國防部是執行軍事政策的主要機關,而武裝部隊參謀長則負責制定軍事政策。 菲律賓軍隊擔任菲律賓武裝部隊的總指揮官和最高級別的軍官。

快速預覽 菲律賓武裝部隊Armed Forces of the Philippines(英語) Sandatahang Lakas ng Pilipinas(菲律賓語), 建立 ...
Thumb
菲律賓武裝部隊 外國供應國(藍色),包括歐盟成員國(淺藍色)

菲律賓武裝部隊根據 1935 年《國防法》成立,其根源可追溯到菲律賓革命軍,在該國歷史上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菲律賓武裝部隊還參與了各種衝突,例如打擊針對菲律賓共產黨(CPP)及其附屬組織、新人民軍(NPA)和菲律賓民族民主陣線(NDF)的叛亂以及行動 打擊棉蘭老島當地的伊斯蘭恐怖分子。菲律賓武裝部隊還參與了世界各地的各種維和行動,作為其對聯合國貢獻的一部分。[2]目前,菲律賓共和國實行志願兵役制[3]

Remove ads

軍隊指揮官

  • 總司令: 小費迪南德·R·馬科斯總統
  • 國防部長:吉爾伯特·愛德華·傑拉德·西奧多·Jr. 部長,PAF(預備役
  • 國家安全顧問:國務卿愛德華·M·耶爾
  • 總統軍事顧問:國務卿羅曼·菲利克斯
  • 菲律賓海問題總統顧問:安德魯·C·琴蒂諾 (Andrew C. Centino) 國務卿
更多資訊 菲律賓武裝部隊參謀長, 任命 ...
Remove ads

歷史

前殖民時期

前殖民時期的菲律賓在描籠涯制度下保留了地方民兵組織。 這些團體向拿督報告,除了維持社區秩序外,還充當他們的防禦力量。 隨著伊斯蘭教的到來,穆斯林控制下的棉蘭老地區蘇丹國的國防軍體系與該地區其他現有蘇丹國的國防軍體系相仿。 這些為蘇丹服務的當地武士也對他任命的合格男性公民負責。

西班牙殖民時期,西班牙陸軍負責群島的陸地防禦和一般秩序,而西班牙海軍則在海上執行海上治安任務,並為陸軍提供海軍後勤保障。 國民警衛隊承擔警察職責並維持村莊和城鎮的公共秩序。 在西班牙殖民時代的早期,大部分軍隊都是由征服者組成,並輔以當地輔助部隊。 到了18世紀和19世紀,出現了由西班牙人和菲律賓人混合組成的線列步兵和騎兵隊形,以及在19世紀下半葉由全菲律賓志願者組成的志願營。 來自其他殖民地的部隊也被徵召來擴充菲律賓現有的兵力。 群島上的西班牙軍隊幾乎全部編隊都參與了17世紀至19世紀當地的宗教起義,以及1896年菲律賓革命中與革命勢力的戰鬥。 在革命的高峰期,西班牙陸軍、國民警衛隊和海軍中的一些菲律賓人和一些西班牙人叛逃到菲律賓革命軍。

西班牙在 1898 年《巴黎條約》中割讓菲律賓,使新宣布的東南亞共和國的獨立處於嚴重危險之中。 當美軍已經登陸其他島嶼並占領城鎮和村莊時,革命者正在拼命戰鬥。 1901 年,美國建立了由菲律賓戰士組成的菲律賓警察部隊,用來對付後來被俘虜的阿吉納爾多將軍。

2002年4月9日,菲律賓總統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宣布,隨著米格爾·馬爾瓦將軍投降,菲美戰爭於1902年4月16日結束。[8]

自美國開始統治菲律賓以來,美國陸軍在陸地上負責保衛國家,美國海軍在海上負責保衛國家,直到 1935 年《國防法》通過,該法要求菲律賓建立菲律賓的獨立國防軍。

軍隊建立與聯邦時代

根據1935年國防法,菲律賓武裝部隊於1935年12月21日正式成立,該法生效。[9]退役美國將軍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被要求監督其建立和培訓。 麥克阿瑟接受了這一提議,成為菲律賓陸軍元帥,此後沒有其他人擔任過這一職務。[10]他的妻子瓊妮·麥克阿瑟 (Jean MacArthur) 覺得這種情況很有趣,並表示她的丈夫從美國陸軍的最高軍階變成了一支不存在的軍隊的最高軍階。 1936 年 8 月 24 日,奎松總統馬拉坎南宮舉行的儀式上正式授予麥克阿瑟陸軍元帥稱號,當時麥克阿瑟手持金色元帥權杖,穿著獨特的制服。[11]

菲律賓陸軍包括直接向陸軍總部報告的海軍和空軍力量,以及菲律賓警察部隊,後來成為地面部隊的一部分。 1938年,警察部門從軍隊中分離出來,重組為國家警察部隊。[12][13]

整個島嶼的軍事管理分為十個「軍區」。[14]

更多資訊 軍區, 防區 ...

麥克阿瑟於 1940 年復興了海軍,並組建了菲律賓陸軍航空隊(前身為菲律賓警察航空隊),從而擴大了菲律賓陸軍規模,但在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他們還沒有做好戰鬥準備。 並且無法擊敗 1941-42 年日本對菲律賓的入侵

Remove ads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0-41 年,菲律賓軍隊的大部分士兵被編入美國遠東陸軍部隊 (USAFFE)英語United_States_Army_Forces_in_the_Far_East,麥克阿瑟被任命為指揮官。 美國遠征軍科雷希多島進行了最後的抵抗,此後日本軍隊迫使剩餘的菲律賓和美國的所有軍隊投降。 菲律賓聯邦軍總司令部的設立是占領期間前往該省的軍事基地。 那些在入侵中倖存但逃離日本人的人組成了公認的游擊隊和菲律賓聯邦軍隊的持續當地軍事力量的基礎,繼續與全島的敵人作戰。解放期間,菲律賓保安部隊在菲律賓武裝部隊服役。

獨立後

日本在二戰中戰敗後,菲律賓於1946年獲得獨立(這是繼1898年菲律賓獨立宣言之後的第二次獨立)。

戰前的軍區曾短暫地繼續用於管理軍隊,[15]直到 1946 年重組為軍區司令部。[16]1947 年,隨著菲律賓陸軍航空兵 (PAAC) 升級為菲律賓空軍,現代菲律賓武裝部隊首次出現。

1950年,時任國防部長拉蒙·麥格賽賽命令拉蒙·阿爾卡拉斯准將研究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組織後,創立了菲律賓海軍陸戰隊,這是一支由菲律賓海軍指揮的海軍步兵部隊。 阿爾卡拉茲建議創建這一新軍種,為他贏得了菲律賓海軍陸戰隊「之父」的美譽。[17]

在 1951 年至 1953 年的韓戰期間,菲律賓派遣了多個菲律賓武裝部隊營,即菲律賓遠征軍 (PEFTOK),作為美國領導的聯合國司令部的一部分,將韓國從入侵的朝鮮軍隊手中解放出來。

在此期間,菲律賓武裝部隊一直與虎克軍(Hukbalahap)的各個分支成員發生衝突,虎克軍(Hukbalahap)仍被稱為「虎克」,後來被重組為「人民解放軍」(Hukbong Mapagpalaya ng Bayan),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武裝派別。 1930 年菲律賓共產黨 (PKP-1930)。 這場衝突實際上於 1954 年結束,虎克人在拉蒙·麥格賽賽 (Ramon Magsaysay) 擔任總統期間成為強弩之末。[18]:44

1966年,越南戰爭期間,菲律賓武裝部隊的一個營也被派往南越,以改善那裡人民的經濟和社會條件。 菲律賓武裝部隊也同時被派往南沙群島

1963 年,隨著婦女輔助軍團的成立,第一批婦女加入武裝部隊。

Remove ads

戒嚴

費迪南德·馬科斯總統 1965 年就任總統後就尋求對武裝部隊產生強大的個人影響力。[19][20]在擔任總統的頭十三個月內繼續擔任國防部長,[21]以發展學者們所說的「國防機構內的贊助制度」。[22]該職務使他能夠與法新社領導層直接互動,並參與法新社的日常運作。[23]

1972年宣布戒嚴令後,馬科斯將AFP視為他的「戒嚴令執行者」[24]和「該政權的重要支持者之一」。[24]1972 年宣布戒嚴法後,他們最早的任務之一就是迅速逮捕和遏制馬科斯的政治對手,[25]在 1986 年 2 月軍隊不再支持他後,馬科斯對權力的控制就被有效打破。 [26]帕拉德指出,為了讓軍隊確保他們的合作,馬科斯「必須擴大軍事組織並庇護將軍以收買他們的忠誠」。[19][27]

馬科斯監督了菲律賓武裝部隊的大幅擴充,從 1971 年的 57,100 人增加到 1976 年的 113,000 人,增幅高達 97.89%--五年間增幅顯著。他還將國防預算從 1972 年的 8.8 億菲律賓比索增加到 1976 年的 40 億菲律賓比索。[24]馬科斯還制定了菲律賓武裝部隊自力更生防禦態勢(SRDP)計劃,該計劃旨在使菲律賓武裝部隊能夠實現武器自主生產建造,實現坦克裝甲車艦艇炮艇飛機等武器的自製,以減少武器供應對外國的依賴。[28]其中包括菲律賓海軍的 "聖巴巴拉項目"(Project Santa Barbara),該項目於 1972 年測試了以馬科斯兒子的名字命名的 Bongbong II 多管火箭炮。

除國防任務外,軍隊還被賦予許多職能,包括協助實施對玉米大米等關鍵產品的價格管制,執行國家玉米採購計劃的規則,協助農村和政府銀行徵收貸款、實施土地改革法以及各種警察職能,例如收繳無照槍枝和實施宵禁,以及鎮壓罷工、集會和其他示威活動。[29]

馬科斯進行了「武裝部隊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改組」,他強行讓菲律賓武裝部隊25名軍官中的14人退役,其中包括菲律賓武裝部隊參謀長、菲律賓武裝部隊副參謀長、菲律賓陸軍總司令 、菲律賓警察局長、所有四個警察區的指揮官以及三分之一的菲律賓警察省指揮官。[30]其他批評馬科斯的重要軍官,例如准將拉蒙·阿爾卡拉斯英語Ramon_A._Alcaraz,被迫離職。[17]馬科斯任命了來自他的家鄉伊羅戈地區的軍官來代替他們,其中最重要的人與馬科斯有家族聯繫——確保了他們對他的家族和地區忠誠。[22][31]

因此,馬科斯政府被認為標誌著菲律賓武裝部隊在文官至上和專業精神等傳統價值觀方面的衰落,[32][33]導致後來的政府需要根據 1990 年達維德委員會英語1989 Philippine coup d'état attempt#Davide_Commission和 2003 年費利西亞諾委員會的建議進行安全部門改革。[33][34][35]

民間[36][37]和軍事[19]歷史學家都一致認為,正如國際特赦組織等國際監測機構所記錄的那樣,[38]馬科斯執政期間[19]「軍隊的侵犯人權行為變得猖獗」。[19][27]這些報告事件中經常特別提到的單位包括菲律賓警察局的 Metrocom 情報和安全小組 (MISG)[39]、第五警察安全單位 (5CSU) [40]以及菲律賓武裝部隊情報局 (ISAFP)。[41]總統安全部門和國家情報與安全局(NISA)也被指控協助這些活動。[42]除了侵犯人權外,這些單位還被指控以威脅、恐嚇和暴力手段騷擾媒體實體、[43][44]企業管理層[45]和反對派團體。[46]

馬科斯政府還標誌著至少兩場長期衝突的開始,這些衝突繼續困擾著後來的政府:摩洛衝突和新人民軍衝突。[47]

摩洛衝突真正開始於 1968 年,當時穆斯林獨立運動和莫洛民族解放陣線等短命組織因賈比達大屠殺的消息而成立,[48][49][50]其中許多力量最終聯合起來,成立了摩洛民族解放陣線 1972年。[48][51]

與此同時,菲律賓共產黨於1968年成立,而新人民軍於1969年成立,在全國範圍內發展壯大,擁有20萬兵力。

Remove ads

人民力量革命

由於民眾認為1986年菲律賓總統選舉中存在選舉舞弊,1986年2月由於大規模的民眾抗議活動使菲律賓出現了一段不確定時期。[52][53]抵制運動和大規模平民抗議活動的計劃紛紛出台。[54]

這場非暴力政治運動,由洪納山(Gregorio Honasan)中校等年輕軍官所組成的「改革軍隊運動」因而與國防部長恩里萊(Juan Ponce Enrile)密商發動政變[55]然而,政變計劃遭到洩露,[56]參與政變的部隊被困在奎松城的阿吉納爾多營地。

隨後,他們在鄰近的克拉姆營尋求並獲得了菲律賓警察局長兼菲律賓武裝部隊參謀長菲德爾·拉莫斯中將的支持,但即使得到了拉莫斯的支持,他們的部隊仍被困在兩個相鄰的營地中無法動彈。

天主教馬尼拉總教區大主教辛海棉在 Veritas 廣播電台呼籲人們前往兩個營地之間的桑托斯大道部分,幫助保護叛軍。[55]由於平民團體已經計劃針對選舉結果舉行大規模抗議活動,大量人群聚集在一起,阻止馬科斯的部隊襲擊阿吉納爾多和克拉梅營地。[53][54]這場後來被稱為 "人民力量革命 "的平民起義導致菲律賓武裝部隊各部隊拒絕執行向營地和保護營地的平民開火的命令,並導致馬科斯下台。[57][58]隨後科拉松·阿基諾就任菲律賓新總統。[59][60]

2 月 26 日午夜過後不久,菲德爾·拉莫斯(Fidel Ramos)指揮的五輛軍用卡車抵達馬拉卡南宮,在費迪南德·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離開和一些人進入宮殿後保護宮殿安全,這標誌著馬科斯統治的結束,並將宮殿置於菲律賓臨時政府的控制之下,直到一年後(1987 年)頒布新憲法。

Remove ads

20世紀後期

在科拉松·阿基諾任期內,儘管她面臨著各種政變企圖,大多數軍隊單位仍對她保持忠誠。這些政變企圖要麼來自仍對前獨裁者忠誠的軍隊派系,[61](p. 135)要麼來自「改革軍隊運動」。[61]1989年的政變企圖是對她所有政變企圖中最血腥的一次,在美國的幫助下被鎮壓。[來源請求]

在1989年的政變企圖後,阿基諾總統成立了一個以選舉委員會主席Hilario Davide Jr.為首的調查委員會,以調查和全面報告這一系列的政變企圖。[62][63]當報告出台時,戴維德委員會報告推薦了幾項短期和長期的應對措施,包括建立一個文職國家警察部隊、打擊軍隊腐敗、對政府任命官員的績效評估、改革軍事晉升過程、審查1992年總統大選的選舉法律、以及阿基諾對她是否有意在1992年尋求連任的明確聲明。[61](pp. 509–530)[64]這份報告的出版被認為是菲律賓安全部門改革的重要起點之一。[33][65]

在她的任期內,法新社在短暫中斷後還發起了一場針對菲律賓共產黨-新人民軍的大規模運動,還針對南部的摩洛民族解放陣線(MNLF)發起了大規模運動。[來源請求]

在她的任期內,武裝部隊還在暫停一段時間後對菲共國民黨發起了大規模運動,以及針對莫洛民族解放陣線的南方運動。[來源請求]

1991年,由於議會通過法案將菲律賓國家警察併入菲律賓保安部隊,使其脫離武裝部隊的控制並民政化,警察從武裝部隊的一個主要部門變成隸屬內政部本地政府部,因此武裝部隊的主要部門從四個減少到三個。[66]

當代歷史

2000年,時任總統約瑟夫·埃斯特拉達下令武裝部隊對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發動「全面戰爭」,後者是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的分裂團體,意圖宣布棉蘭老為獨立國家。

2001年,埃斯特拉達在歷時兩天的人民力量革命中下台,武裝部隊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這場革命讓時任副總統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成為總統。

自2001年以來,菲律賓武裝部隊一直積極支持反恐戰爭,並一直在棉蘭老追擊恐怖分子。2012年,武裝部隊參謀長表示,很長一段時間裡士兵人數沒有增加,軍方旨在三年內招募3萬名士兵。[67]

2013年,在望加錫危機中,武裝部隊設法挫敗了莫洛民族解放陣線宣布巴格薩莫共和國獨立的攻擊。2016年2月和11月,武裝部隊與毛特組織布蒂格發生衝突。2017年,武裝部隊還與馬拉威的ISIS武裝分子發生衝突,促使杜特爾特總統根據216號公告宣布戒嚴令

2014年《包括性霸摩羅協議》簽署後,武裝部隊在與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的正常化進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其中包括「停止使用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巴格薩莫洛伊斯蘭武裝部隊的戰鬥人員及其武器,並將幾個營地轉變為富有生產力和彈性的社區」,[68]與菲律賓國家警察和伊斯蘭武裝部隊建立了密切的工作關係,以追求邦薩摩洛自治區的和平。[69]

Remove ads

組織架構與部門

1987年菲律賓憲法規定,武裝部隊受文職領導人、菲律賓總統的控制,總統兼任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所有部門都屬於國防部,國防部長負責領導。

菲律賓武裝部隊有三大軍種:[70]

這三大軍種統一受菲律賓武裝部隊參謀長(CSAFP)的指揮,後者通常持有將軍/艦隊司令的軍階。武裝部隊參謀長主要受以下人員協助:

  • 武裝部隊副參謀長(VCSAFP)
  • 武裝部隊副參謀長代理(TDCSAFP)

兩者通常持有中將/海軍中將軍階。

武裝部隊的三個最高職務還由聯合參謀秘書(SJSAFP)協助,聯合參謀秘書擔任武裝部隊參謀長、副參謀長和副參謀長代理的主要行政官員。

每一個主要部門都由以下頭銜的軍官領導:

與此同時,參謀長還受以下10名軍官協助,這些軍官在阿吉納爾多營地總部聯合參謀部擔任聯合參謀部門成員,持有少將/海軍少將軍階。這些聯合參謀部門也是聯合參謀的一部分,聯合參謀由武裝部隊參謀長、副參謀長和副參謀長組成。

  • 人事副參謀長, J1
  • 情報副參謀長, J2
  • 行動、組織和訓練副參謀長, J3
  • 後勤副參謀長, J4
  • 計劃副參謀長, J5
  • 通信、電子和信息系統副參謀長, J6
  • 民軍事務副參謀長, J7
  • 教育、訓練和學說副參謀長, J8
  • 退伍軍人和後備軍人事務副參謀長, J9
  • 財務管理副參謀長, J10

武裝部隊還包括特別參謀部門,該部門分為兩個獨立小組。這些小組也會在指定領域協助參謀長:[71]

  • 行政參謀:
    • 總檢查長(TIG) - 中將/中將
    • 總管參謀長(TAG)
    • 法律總顧問(TJAG)
    • 首席牧師服務官(TCCS)
    • 總警務長(TPMG)
    • 特別服務主管(TCSPS)
    • 歷史活動主管(TCHA)
    • 學說發展主管(TCDD)
  • 技術參謀
    • 總工程師
    • 軍械和化學服務主管
    • 總務長
    • 總外科醫師
    • 首席護士

參謀長還受以下軍階主官的協助,指揮相當於師級部隊,指揮官均為少將/海軍少將軍階:

  • 陸軍師長
  • 海軍司令員
  • 空軍司令員
  • 菲律賓海軍陸戰隊司令官

2020年6月19日,根據國防部174號命令,武裝部隊對高級官員的職位做出了重大更改,如下所示:[72]

  • 武裝部隊參謀長 - 聯合參謀主席
  • 武裝部隊副參謀長 - 聯合參謀副主席
  • 武裝部隊副參謀長代理 - 聯合參謀長
  • 聯合司令部司令 - 聯合司令部聯合部隊司令
  • 副參謀長(職能領域)(聯合參謀) - 聯合參謀副長(職能領域)
  • 菲律賓陸軍總司令 - 陸軍司令
  • 指揮官 - 海軍司令
  • 菲律賓空軍總司令 - 空軍司令

然而,幾個月後,由於羅德里戈·杜特爾特總統撤銷了這些職務頭銜的使用,武裝部隊將這些變更推遲,決定保留傳統的職務頭銜。[73]

Remove ads

聯合司令部

來自這三個軍種的部隊可以分配給六個「聯合司令部」中的一個,每個聯合司令部由各聯合司令部司令領導; 由來自武裝部隊三個部門的不同部門組成,是多軍種的區域實體。 聯合司令部負責監測、保護和防衛菲律賓指定地理區域。 目前武裝部隊有六個聯合司令部,每個聯合司令部司令持有中將/海軍中將軍階,並直接向武裝部隊參謀長辦公室報告。[74]

聯合司令部司令

更多資訊 北呂宋司令部司令, 任命時間 ...

適用於武裝部隊全體的服務支持和獨立單位

幾個適用於武裝部隊全體的支持服務和獨立單位直接向武裝部隊菲律賓總部報告。這些單位包括:

  • AFP總司令部和總部服務司令部(GHQ和HSC)
  • AFP國家首都區聯合特遣部隊(AFP JTF-NCR)
  • 總統安全組(PSG)
  • 菲律賓軍官學校(PMA)
  • AFP教育、訓練和學說司令部(AFPETDC)。其下屬組織包括:
    • AFP指揮與參謀學院(AFPCGSC)
    • AFP軍官候選學校
  • AFP衛生服務司令部。其下屬組織包括:
    • AFP醫療中心(AFPMC)
    • AFP牙科服務中心(AFPDSC)
  • AFP特種作戰司令部(AFPSOCOM)
  • AFP後備軍司令部(AFPRESCOM)
  • AFP福利品商店和交換服務(AFPCES)
  • 武裝部隊民事關係服務(CRSAFP)
  • 武裝部隊通信、電子和信息系統服務(CEISSAFP)
  • 武裝部隊情報服務(ISAFP)
  • AFP學說發展中心(AFPDDC)
  • AFP維和行動中心(AFP-PKOC)
  • 公民武裝部隊地理單位(CAFGU)

前警察部門

菲律賓保安部隊是菲律賓在1901年由美國任命的行政當局成立的一支類似於國家憲兵的軍事警察部隊,取代了西班牙殖民政權的民警。 1990年12月13日,第6975號共和國法案獲得通過,組建了菲律賓國家警察,由綜合國家警察和警察軍官及士兵組成。在該法案生效後,警察不再是武裝部隊的一個主要部門,綜合國家警察也不再是國家警察和民防部隊。[85]1991年1月29日,警察和綜合國家警察正式退出現役,取而代之的是新組建的國家警察。[86]

已不存在的前司令部

  • 國家首都區司令部(NCRCOM)
  • 中呂宋司令部(CELCOM)
  • 中棉蘭老司令部(CENMINCOM)
  • 南部司令部(SOUTHCOM)
  • 國內防衛司令部(HDC)
  • 國內防衛司令部(IDC)
  • 國家發展支援司令部(NADESCOM)

改革和現代化

武裝部隊是菲律賓安全領域治理與改革的「核心安全行為體」之一[87],這涉及到使菲律賓政府的安全機構平民化、專業化、現代化和提升能力,以使其與良善治理人權信息自由以及文官法治等原則保持一致。[87][88][89]這是一個1986年人民力量革命後建立第五共和國以來就一直在進行的過程,[90][91]甚至在20世紀90年代這個概念還沒有在國際上被完全定義之前[6]。[88][92]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