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螢光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螢光魚是一種經過基因轉殖而培育成功的新種觀賞魚,因為植入水母的螢光基因而能發出藍、綠、黃、紅等不同顏色的螢光,其中以綠和紅為主。這種新品種的斑馬魚是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科學系的教授龔志遠所提出的[1][2],培育出螢光斑馬魚,1999年新加坡國立大學以此申請專利。[3]
目前比較普遍的螢光魚包括了螢光斑馬魚和螢光青鱂(夜明珠魚),此外還有螢光虎皮魚(四帶無須䰾)和螢光泰國鬥魚(五彩搏魚)等。
爭議
基因改造螢光魚的支持者宣稱基因轉移是安全的,螢光魚並沒有不孕的特性(除了一些螢光青鱂),但逃回自然界繁殖的機率低,因為體色過於顯眼容易遭到捕食。[5] 然而基因轉殖螢光魚有許多反對者。有反對者稱目前這對基因轉殖螢光魚進行的安全性研究都是短期的,無法有效評估基因改造螢光魚的風險。另外的反對者則擔心基因轉移生物不是自然界原有的品種,對於地球生態系來說是外來生物。基因轉移生物的種植會導致這種外來品種的基因傳播到傳統生物中,並導致傳統生物的基因污染。[6][7]許多環境保護組織,包括綠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會、主婦聯盟和地球之友等都反對基因改造工程。
也有一部分觀賞魚愛好者認為螢光改造魚看起來並不自然而不看好螢光觀賞魚。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