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蕭山文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蕭山文廟為原蕭山縣學文廟,今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城廂街道,始建年代不詳,原在縣治東南,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遷至城西南隅現址[1],即今蕭山城區西河路南端西側的蕭山區湘師實驗小學內。
蕭山文廟原南臨學池璧月池及文明門(小南門),其布局前廟後學,清末中軸線上依次為宮牆、櫺星門、泮池、泮橋、戟門三間(兩側有名宦祠、鄉賢祠各三間)、大成殿五間(前有東西廡各十二間)、明倫堂三間,堂東有崇聖祠三間(原為射圃),另在東南側有雲龍閣(其功能類似於魁星閣或文昌閣,後改為八角亭)和雲龍橋(圖)[2]。
蕭山文廟的建築已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被毀,僅存元大德三年(1299)「蕭山縣學重建大成殿記」碑和一些零星的石刻。「蕭山縣學重建大成殿記」碑為太湖石質,高2.6米,寬1.3米,厚0.25米,其正面為張伯淳所撰《蕭山縣學重建大成殿記》,賈仁篆額,趙孟頫書丹,全文共800餘字,背面為胡長孺所撰《蕭山縣新文廟碑陰記》,鮮于樞書丹,全文近千字,現已移至校園西南首建亭(趙碑亭)保護[3]。1984年5月4日,「蕭山縣學重建大成殿記碑」入選蕭山縣文物保護單位;由於蕭山縣先後改制為蕭山市、蕭山區,「『蕭山縣學重建大成殿記』碑」於2009年4月20日獲調整成為第四批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4]。
-
位於今城廂街道百尺漊社區的南宋紹興時期以前文廟(又稱「雷壤學宮」)舊址
-
芹沂橋為雷壤學宮的組成部分
-
民國二十四年(1935)《蕭山縣誌稿》蕭山孔廟平面圖
-
蕭山文廟舊址,今湘師實驗小學
-
趙碑亭
-
《蕭山縣新文廟碑陰記》
-
刻有「蕭山縣學重建大成殿記碑」的蕭山縣文物保護單位標誌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