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薩奇萊之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萨奇莱之战
Remove ads

薩奇萊之戰(法語:Bataille de Sacile)發生於1809年4月16日。此役中,由約翰大公指揮的奧地利軍隊擊敗了由歐仁·德·博阿爾內率領的法意聯軍。薩奇萊之戰是約翰大公職業生涯中最輝煌的勝利。此次戰役發生在拿破崙戰爭第五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戰場在義大利利文扎河以東的薩奇萊附近。

快速預覽 薩奇萊之戰, 日期 ...

1809年4月,約翰大公迅速入侵義大利東北部的威尼斯。4月15日在波代諾內,奧地利前衛擊潰了法國後衛,並給法軍造成重大損失。法軍指揮官歐仁沒有被這次挫折嚇倒,因為他相信法軍在數量上比對手有優勢。法軍於第二天襲擊了薩西萊以東的奧地利軍隊。雖然雙方步兵數量相等,但奧地利人在騎兵方面擁有二比一的優勢,這成為他們獲勝的關鍵因素。

歐仁在戰敗後撤退到阿迪傑河維羅納附近的一個防禦陣地,在那裡他重組了他的軍隊並等待增援。在維羅納,法意聯軍從東面的約翰大公軍隊和來自北部蒂羅爾的第二支奧地利縱隊的威脅中獲得了短暫的喘息。到四月底,法國在多瑙河取得勝利的消息使約翰大公向東撤退,而歐仁則繼續追擊。

Remove ads

背景

奧地利戰略

1809年初,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下定決心與拿破崙一世法蘭西第一帝國開戰。奧地利在卡爾大公的指揮下在多瑙河集結了主力軍隊。儘管義大利被認為是一個小戰區,但卡爾將兩個軍團分配給了義大利戰區,並讓約翰大公擔任總指揮。[3]

Thumb
約翰大公

約翰大公的第一支軍隊在1800年12月3日的霍恩林登戰役中被法國將軍讓·莫羅徹底擊潰,因此被歷史學家大衛·錢德勒視為「無能」。[4]在莫羅隨後的追擊中,約翰的軍隊士氣低落,幾乎無法自衛,遭受了巨大損失。[5]第三次反法同盟期間,拿破崙在1805年的烏爾姆戰役中消滅了卡爾·馬克·馮·萊貝里希的奧地利軍隊後,約翰的軍隊從福拉爾貝格山區的陣地向東倉促撤退。他成功地與由他的兄弟卡爾大公領導的義大利軍隊聯繫起來。對奧地利來說不幸的是,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壓倒性的勝利在卡爾和約翰能夠進攻多瑙河谷之前結束了戰爭。[6]

在1809年戰爭開始時,約翰麾下有由24,500名步兵和2,600名騎兵組成的奧地利第八軍團以及由22,200名步兵和2,000名騎兵組成的第九軍團。第八軍團在克恩頓菲拉赫集結,而第九軍團在克拉尼斯卡(今斯洛維尼亞)的盧布爾雅那集結。安德烈亞斯·斯托伊切維奇少將率領10,000名奧地利士兵在達爾馬提亞面對奧古斯特·馬爾蒙的法國第11軍,達爾馬提亞自1806年以來一直是法國的屬地。一支由 26,000 人組成的部隊隨時準備部署以保衛奧地利的心臟地帶。約翰計劃讓第八軍團從菲拉赫向西南移動,第九軍團從盧布爾雅那向西北推進。兩股力量將在奇維達萊附近會合。[7]

在奧地利人發動戰爭之前,蒂羅爾人爆發了一場自發的叛亂。在安德烈亞斯·霍費爾等領導人的領導下,講德語的蒂羅爾人開始驅逐巴伐利亞的法國駐軍。為了幫助起義,卡爾大工命令約翰派遣10,000名奧地利軍隊幫助蒂羅爾人。[8]

Remove ads

法國戰略

Thumb
讓·布魯西埃

意識到奧地利可能打算發動戰爭,拿破崙派歐仁·德·博阿爾內帶領一支部隊增援義大利的法國駐軍,將當地的法軍兵力增加到了六個步兵師和三個騎兵師。這些「法國」軍隊中有許多是義大利人,因為義大利西北部的部分地區已被法國吞併。此外,歐仁總督還組建了三個義大利步兵師。法意聯軍此時有70,000名士兵,儘管他們分散在義大利北部的各個地方。[8]

1809年之前,歐仁在戰場上連一個都沒有指揮過,但拿破崙還是把義大利的整個軍團交給他指揮。[9]為了讓繼子歐仁為這個角色做好準備,皇帝在許多信件中詳細的說明了保衛義大利的戰略。拿破崙寫道,如果大量奧地利人入侵,歐仁將放棄索查河並退回到皮亞韋河。皇帝注意到阿迪傑河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戰略要地。[8]拿破崙不相信奧地利會在四月發動進攻,但無論如何,拿破崙都不希望通過集中他的軍隊來激怒他的敵人。因此,歐仁的軍隊仍然處於分散狀態。[10]

行軍

Thumb
歐仁將他的軍隊集中在薩奇萊利文扎河附近

約翰大公的軍隊於1809年4月10日入侵義大利。在奧地利軍隊異常快速的行軍之後,阿爾伯特·久萊的縱隊於4月12日占領了烏迪內,伊格納茲·久萊的部隊緊隨其後。計劃將他的軍隊集中在塔利亞門托河後面,歐仁指示兩個師前往減緩奧地利人的攻勢。但是兩個師都無法阻止約翰的前進。即便如此,歐仁相信他的軍隊足以在戰鬥中擊敗大公,因此他命令他的師在利文扎河上的薩奇萊集結。由於蒂羅爾人此前的起義,總督早已將阿基爾·豐塔內利的義大利師派往上游的特倫托[11]

到4月14日,歐仁在薩西萊附近集結了六個師,而拉馬克的步兵師和查爾斯·蘭登·德·普利將軍的龍騎兵師未能抵達。此時,義大利衛隊、杜魯特的步兵和格魯希的龍騎兵仍在阿迪傑河集結。戰前,歐仁曾向拿破崙提議將他的步兵編成三個軍團,但皇帝沒有回應這一請求。正因為如此,歐仁軍隊將分成師級部隊來進行戰鬥,這對整體指揮控制產生了不利影響。與此同時,約翰使用小規模部隊掩護位於烏迪內以南的塔利亞門托上游和帕爾馬諾瓦奧索波要塞。奧地利人於4月14日晚抵達瓦爾瓦松,但約翰下令繼續夜間行軍。由於陰雨天氣的影響,奧地利第九軍團的行軍落後了。[12]

Remove ads

戰鬥

波代諾內

Thumb
利文扎河

4月15日,歐仁命令他的軍隊穿過利文扎河。法國的兩個師隨後穿過薩奇萊。與此同時,由輕騎兵部隊和第35線列步兵團組成的師在路易·米歇爾·安托萬·薩胡克的帶領下駐紮在薩奇萊以東12公里,作為法軍的後衛部隊。薩胡克的偵察兵帶來了約翰大公的部隊穿過塔利亞門托的消息。[13]但由於法軍大部隊沒有密切注意正在推進的奧地利人,歐仁不確定奧地利人的確切兵力。[14]

多虧了他的偵察兵,約翰大公清楚地了解了法軍的構成。他命令先遣部隊在早上攻擊波代諾內的法國士兵。早上6時,奧地利人與薩胡克的騎兵巡邏隊發生衝突。約瑟夫·馮·韋策爾少將的一個邊防兵旅穿過鎮東側試圖迂迴,但這引起了法軍步兵的注意。當約瑟夫·馮·施密特少將的旅從東北方向出現,法軍被迫將第35線列步兵團的戰線延伸到城鎮的北側。薩胡克在鎮北組建了他的騎兵,希望在側翼襲擊奧地利的進攻部隊。但是,弗里蒙特的四個奧地利騎兵團先發制人,從側翼撲向法國騎兵並將法軍擊潰。[13]在沒有騎兵支援的情況下,鎮上的步兵被迫撤離。[15]

波代諾內,奧地利人共有5,900名士兵和15門火炮參戰,其中221人傷亡,另外還有32人被俘。法軍的損失要大得多,參戰的4,800名士兵和6門火炮中,有500人死傷,另外還有2,000人和4門火炮被俘。第35線列步兵團的許多士兵選擇投降,該團失去了一隻帝國鷹標和兩面戰旗。歷史學家迪格比·史密斯寫道,第35線列步兵團「幾乎被摧毀」。[16]

Remove ads

薩奇萊

意識到法軍在東南方的塔邁集結後,約翰大公派阿爾伯特·久萊的第八軍團和弗里蒙特的先遣衛隊保衛波代諾內和波爾恰[17]第九軍團則於15日晚抵達,在波代諾內以西露營。[15]雖然奧軍的左翼部隊消除了法意對波爾恰的潛在威脅,但約翰還是計劃將第九軍團派遣到因皮亞諾,然後向豐塔納弗雷達方向突進。[17]

Thumb
薩奇萊之戰地圖

法軍指揮官歐仁此時仍然沒有意識到第九軍團的存在,他認為他的面前只有第八軍團的20,000名奧地利人。他吹噓道:「總有一天,我會奪回我現在放棄的所有領土。」[15]歐仁知道奧地利騎兵在數量上多於他自己的騎兵。由於奧地利左翼的地形不適合騎兵部署,他決定逆勢而行。[18]

在炮火的掩護下,兩個法軍步兵師於上午9時發起進攻。法軍迅速抓住了帕爾斯並開始襲擊波爾恰。奧軍指揮官利用騎兵來迫使法軍停止前進。這為約翰大公的進一步部署贏得了時間。約翰大公派第八軍團進行反擊,由塞維羅利將軍指揮的一個法軍步兵師在奧軍的反擊中幾乎被摧毀,其本人負傷。就在這時,巴爾布將軍加入了戰鬥,他的師將弗里蒙特的部隊趕出了波爾恰。看到法軍的進攻難以摧毀奧地利左翼後,歐仁命令格雷尼爾的師進攻奧地利右翼。薩胡克的部隊則填補法意中心的空白。[17]

與此同時,伊格納茲·久萊開始了他的機動。中午時分到達羅韋雷多後,他轉向西南方,在下午1點30分左右在歐仁分散的陣線中央安排了三個步兵旅。隨著安東·加約利少將的旅在龍什附近牽制著格雷尼爾的師,第九軍團突然出現。格雷尼爾迅速帶領他的大部分部隊撤出戰鬥以保衛豐塔納弗雷達,而另一支法軍部隊則在維尼奧沃附近進行了反擊。陣線中心隨後爆發了激烈的戰鬥,法國人擊退了一次進攻後,奧地利人再次發動了進攻。面對奧地利騎兵的優勢,歐仁拒絕派遣薩胡克的騎兵。在這場危機中,塞拉斯在奧地利的進攻中失去了波爾恰。[19]

歐仁見主攻失敗,於下午5時下令撤軍。此時奧軍如果命令大規模騎兵攻擊則很有可能摧毀撤退中的法軍部隊,但奧軍指揮官在戰前將騎兵部署在步兵後面。[20]而來自薩胡克的威脅則使牽制住了奧軍第九軍團,給法軍的逃脫爭取了時間。在與奧地利追兵發生多次衝突後,法軍終於渡過了利文扎河,來到了安全地帶。[20]

Remove ads

結果

法意聯軍在薩奇萊有3,000名士兵傷亡。另有3,500名士兵、19門火炮、23輛彈藥車和兩面軍旗落入奧地利人手中。奧地利軍隊有2,617人傷亡,532人被俘,697人失蹤。[16]

Thumb
歐仁撤退到維羅納

約翰大公決定不再追擊撤離的法軍,因為第八軍團在此役中遭到重創,而第九軍團的騎兵也已經筋疲力盡。歷史學家施奈德寫道:「約翰在薩奇萊之後一周未能展開追擊是他最大的錯誤之一」。[21]

戰鬥當晚,法軍的兩個師在耽擱後到達了科內利亞諾。歐仁利用這兩個師作為後衛,掩護戰敗的部隊返回皮亞韋。他還派出另一支軍隊增援威尼斯,迫使約翰派出一支部隊來保護亞得里亞海。法意聯軍在皮亞韋河沿岸守了四天,但在4月21日開始向布倫塔河退去。當奧軍於4月28日抵達維羅納附近時,發現歐仁處於阿迪傑河後方的強大防禦陣地。與此同時,查斯特勒於4月12日攻占因斯布魯克,並於4月23日攻占阿迪傑上游的特倫托[2]

拿破崙對歐仁的失敗而感到憤怒,他提議用當時的那不勒斯國王若阿尚·繆拉元帥取代他。但當他的信到達前線時,歐仁已經帶著軍隊繼續前進。總督在撤退時已經獲得了一批援軍,所以他的軍隊在到達阿迪傑河時已達六萬人。與此同時,約翰的軍隊縮減了,因為它派出了一支觀察威尼斯的部隊和一支增援查斯特勒的旅。拿破崙於4月22日在埃克米爾戰役中戰勝卡爾大公的消息導致約翰大公在5月初撤退到奧地利本土。約翰和歐仁之間的下一次交戰是4月最後幾天的卡爾迪耶羅戰役和5月8日的皮亞韋河戰役。[22]

Remove ads

腳註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