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薩爾曼·魯西迪遇刺案

2022年在美國紐約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萨尔曼·拉什迪遇刺案map
Remove ads

2022年8月12日,印度出生的作家薩爾曼·魯西迪在美國紐約州肖托夸肖托夸學院準備演講時遇刺,身中數刀[3][4][5]

快速預覽 日期, 時間 ...
Thumb
亨利·里斯
Thumb
薩爾曼·魯西迪
亨利·里斯和薩爾曼·魯西迪在事件中受襲。

背景

薩爾曼·魯西迪的第四部小說《魔鬼詩篇》在1988年出版後獲得高度好評,但也引來爭議。次年(1989年),伊朗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魯霍拉·何梅尼下達暗殺魯西迪的教令[6][7],而在之前,《魔鬼詩篇》的日文譯者五十嵐一於1991年7月遇刺身亡,該書的義大利語譯者埃托里·卡普里奧洛也曾在其米蘭的公寓裡被刺成重傷[8]。魯西迪因此被迫躲藏數年[9]。但到2022年案發前夕,魯西迪的每次旅行已不再注重安全細節,而他前往的肖托夸節以「開放」和「輕鬆」而聞名[1]

執行伊瑪目命令指令英語Execution of Imam Khomeini's Order懸賞300萬美元,意圖以高利得到魯西迪的人頭。賞金由15 Khordad基金會英語15 Khordad Foundation支付[10]。該賞金一直未被撤銷。雖然在1998年,伊朗政府曾試圖與該教令保持距離,承諾停止敦促刺殺的執行。然而,2017年,伊朗最高領袖阿里·哈米尼重申該教令仍然有效。[11][12]事後,基金會保持沉默,沒有回覆美聯社的採訪請求[13]

行刺前兩周,魯西迪在接受德國時事雜誌《亮點》訪問時表示「目前我的生活再次變得非常正常」,同時他表示如果社交媒體在1980年代就誕生了,屆時他的生命將受到「更嚴重的威脅」[14]。庇護之城的聯合創始人、原計劃採訪魯西迪的亨利·里斯表示,就在他們一起上台之前,魯西迪曾答應他將前往美國,為保護受迫害的藝術家創造新的機會。[15]

Remove ads

行刺過程

當地時間8月12日上午十時四十七分[1],一名刺客闖入肖托夸研究所的舞台——魯西迪即將發表演講的地方。警察和目擊者稱,襲擊者刺中魯西迪的腹部和脖子,雖有人阻止,但最終得逞[1]

庇護之城聯合創始人亨利·里斯在事件中頭部受輕傷[16][17]。魯西迪被直升機送往醫院,一名嫌疑人被當場逮捕[18][19]

傷勢

魯西迪腹部有四處傷口,頸部前部右側有三處傷口,右眼有一處傷口,胸部有一處傷口,右大腿有一處傷口。[20] 他被直升機送往賓夕法尼亞州伊利市的一家三級醫院。[6] 魯西迪的經紀人安德魯·威利在事發當晚表示:當天魯西迪被裝上呼吸機,無法說話。威利在提及傷勢時稱,魯西迪肝臟受損,一隻手臂的神經被砍斷,且恐將有一隻眼睛失明[1][21][22]。魯西迪的頸部在事件中亦被刺傷[6]。 8月13日,威利表示魯西迪的呼吸機已被取下,並能夠說話和開玩笑。[23][24] 8月14日,威利表示,魯西迪已經走上「康復之路」,並補充說,「時間將會很長;傷勢很嚴重,但他的病情正朝著樂觀的方向發展。」[25] 魯西迪的兒子扎法表示:「儘管這次改變他人生的傷勢很嚴重,但他一貫的活躍和幽默感仍然和往常一樣。」[26][27][28]10月23日,威利接受採訪時稱,魯西迪一隻眼睛失明,一隻手失去使用能力,[29]

Thumb
康復後的魯西迪,右眼因是次襲擊失明

2023年2月6日,魯西迪恢復健康,並接受了紐約人的採訪。在談到在這次襲擊中倖存下來的經歷時,他表示自己很幸運,最想表達的是感激之情。[30][31]

犯案者

襲擊發生後,警方將嫌疑人確定為紐澤西州費爾維尤的哈迪·馬塔爾(英語:Hadi Matar;阿拉伯語:هادي مطر,時年24歲)[32]。據稱他曾表達支持伊朗政府什葉派)的意見[33]

馬塔爾具有黎巴嫩血統,他的社交媒體中經常出現支持伊斯蘭革命衛隊的言論。他使用的假駕照上寫有已被擊斃的真主黨武裝分子的名字[34][35][36]。有記者到訪馬塔爾在南黎巴嫩Yaroun英語Yaroun的住所,可見真主黨的旗幟,以及哈山·納斯魯拉阿里·哈米尼魯霍拉·穆薩維·何梅尼卡西姆·蘇萊曼尼的肖像,後真主黨人員指示記者離開[37]。 馬塔爾的父親於幾年前回到黎巴嫩南部並住在亞隆。據亞隆市長阿里·特赫夫說,馬塔爾的父親在襲擊發生後就把自己鎖在家裡,並拒絕與任何人交談。[38]

馬塔爾的母親告訴每日郵報,馬塔爾在2018年去黎巴嫩看望父親後性格發生變化,回到美國後,他開始孤立自己。她表示希望魯西迪能夠康復,而且不打算再和兒子說話。[39][40] 執法部門的一名消息人士告訴當地新聞,馬塔爾的社交媒體帳戶顯示表達了對伊斯蘭革命衛隊和什葉派極端主義的支持。[41] 《紐約郵報》一份援引執法部門的報道稱,馬塔爾表達過對伊朗政府的支持。[42] 馬塔爾攜帶了一張假駕照,其姓氏與被暗殺的真主黨領袖伊邁德·穆格尼耶相同。[43][44][45] 他亦曾事先取得了參加這次活動的通行證。[43][46][45]

馬塔爾在接受紐約郵報採訪時表示,他對魯西迪能倖存下來感到驚訝。他進一步補充說,他只讀了「幾頁」《魔鬼詩篇》,但他不喜歡魯西迪,因為他批評伊斯蘭教,並在YouTube上看了他的視頻。馬塔爾拒絕回答他是否是因為教令而攻擊魯西迪,但他表示他尊重發布該教令的何梅尼。[47]

Remove ads

調查工作

紐約州警在聯邦調查局學托擴縣治安官地方檢察官協助下調查這宗刺殺案件[48]

犯罪嫌疑人馬塔爾在州法院被指控犯下二級謀殺罪和二級傷害罪[49],馬塔爾否認上述指控[50]

後續

反應

喬·拜登政府和澳洲總理安東尼·艾巴尼斯的發言人皆就該事件表示譴責[51]。英國首相鮑里斯·強森和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在推特發文譴責此次襲擊事件[52][53][54]。德國總理奧拉夫·蕭茲亦譴責此事[55]。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道祈禱魯西迪儘快康復[56]喀拉拉邦州長Arif Mohammad Khan英語Arif Mohammad Khan於事發次日接收《印度快報》採訪時被問及襲擊事件,他表示「在一個文明的社會中,沒有造成暴力的餘地或自己掌控法律。這種令人髮指的行為應受到嚴厲的譴責[57]。」

伊朗官方媒體和以宇宙報英語Kayhan[58]為首的伊朗保守派媒體在報導刺殺案件時,譴責魯西迪為叛教者,指責其作品褻瀆神明,並公然讚揚施襲者[59][60]

美國筆會執行長指出「在美國的一場文學事件中,我們不能立即想到可以於這宗公共暴力襲擊事件相比的案件。[1]」。紐約時報的報道稱這一事件在文學界掀起了「『震驚和恐怖』的漣漪」[61]。諾貝爾獎得主石黑一雄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率先就相關事宜表示譴責,布克獎得主伊恩·麥克伊旺阿蘭達蒂·羅伊亦刊文譴責[62]伊斯蘭教研究專家Kylie Moore-Gilbert英語Kylie Moore-Gilbert表示「「超過30年的追殺和300萬美元的賞金,魯霍拉·穆薩維·何梅尼'的伊斯蘭教令終於抓獲了魯西迪。這是言論,表達,宗教和良心的自由的黑色一日。文學最悲慘的一日。」[63]。伊朗流亡記者白胡茲·布查尼譴責這宗案件,稱此次襲擊為「對言論自由的攻擊」[64]。宗教文化委員會秘書Paul Tighe英語Paul Tighe在事發次日開辦展覽會時在演講中表達對魯西迪的支持[65]

薩爾曼·魯西迪遇刺後不久,英國作家J·K·羅琳在推特收到「你是下一個」威脅,她刊出截圖並稱警方正在調查此事件[66]

Remove ads

安全問題

儘管參與者在進入前進行了檢查,並且有州警和治安官的警員在場守衛,但活動中期間仍然出現了安全問題[67]。一位目擊者聲稱舞台上沒有安全保障[68][69]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