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薩爾瓦多—滿洲國關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薩爾瓦多—滿洲國關係指1934年至1943年間薩爾瓦多共和國與滿洲國的雙邊外交關係。薩爾瓦多繼日本之後,成為第二個承認滿洲國的國家。除正式承認外,兩國實質互動有限。1943年,薩爾瓦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加入同盟國陣營後,宣布撤銷此項承認。
背景
1931年日本入侵滿洲,次年傀儡政權滿洲國建立。1933年2月27日,國際聯盟以42票贊成、1票反對的表決結果譴責日本軍事占領滿洲。日本為唯一反對國,暹羅棄權,另有十三國缺席投票。[1][2]薩爾瓦多系此次投票缺席國之一[3]。
薩爾瓦多承認滿洲國
1934年5月21日,滿洲國駐東京公使館宣布薩爾瓦多已於同年3月3日正式承認滿洲國[4][5]。此舉使薩爾瓦多成為繼日本之後第二個承認滿洲國的國家[6]。1934年5月19日,薩爾瓦多總領事萊昂·西古恩薩(León Sigüenza)在致滿洲國駐東京公使丁士源將軍的承認照會中宣稱:「我國政府此舉系美洲國家維護遠東和平的開創性舉措。薩爾瓦多期待通過建立雙邊商貿關係,持續深化由此開啟的兩國關係。」[7][8]隨承認照會同時,西古恩薩另提交備忘錄申明,滿洲國國民可以自由入境薩爾瓦多(雖薩爾瓦多移民法禁止中國人及蒙古人入境)[7][9]。
日本媒體對此聲明一片歡騰,主流報紙《朝日新聞》宣稱「國聯不承認滿洲國的原則正在瓦解」[10][11]。路透社援引日本外務省官員的表述稱,薩爾瓦多對滿洲國的承認「構成國際關係史上最光輝的篇章,值得永遠銘記」[9]。有報道稱薩爾瓦多將在滿洲國開設領事館[9]。在東京,日本民族主義團體向西古恩薩贈送了禮品[10]。
中國政府譴責此項承認行為,指稱薩爾瓦多「背棄國際信義」,並呼籲國聯對薩爾瓦多實施嚴厲制裁[12][13]。薩爾瓦多承認滿洲國事件及中國的反應,成為1930年代中國與拉丁美洲外交中最受矚目的政治事件[13]。
針對可能被國聯除名的報道,外交部長米格爾·安赫爾·阿勞霍(Miguel Ángel Araujo)辯稱「承認滿洲國系基於自主判斷」,並聲明「國聯從未給薩爾瓦多帶來實質利益」[14]。西古恩薩於1934年5月24日發表聲明強調:「關於政府承認問題,我國憲法確有明文規定。此主權權利不受任何條約協定約束。國聯官僚政策受少數國家代表左右,其行事動機僅為滿足個人虛榮,致使該組織對中國形成既違法理又失理性的偏見立場。我國承認滿洲國系行使主權權利,不因身為國聯成員而受影響。」[7]
Remove ads
薩爾瓦多承認滿洲國的舉動實屬意外,各界對其動機多有揣測。多年流傳的說法稱此事源於工作失誤,外交部一名低級職員在回應1934年3月1日康德皇帝登基的文書時,未能理解此舉的深遠政治含義。[15][16][17][18]國際媒體亦猜測薩爾瓦多意圖藉此打開日本咖啡市場[15][11]。薩爾瓦多確曾向日本提出咖啡出口請求,然終未實現[19]。
後續進展
至1937年義大利承認前,滿洲國僅獲日本、薩爾瓦多及梵蒂岡三國承認。[20][21]
1934年6月,薩爾瓦多遭颶風重創,滿洲國政府宣布可能提供援助,外交總長謝介石致電阿勞霍外長表示慰問[22]。同年7月,經滿洲國駐東京公使館向薩爾瓦多總領事轉交康德皇帝個人捐贈的10,000日元支票用於救災[23]。同年9月,日本派遣大型代表團訪問薩爾瓦多,答謝承認之舉[24]。
1936年,日本拒絕蘇聯提出的滿洲國—蘇聯邊界爭端調解委員會方案,要求吸納薩爾瓦多或愛沙尼亞作為第三方中立成員。[25]
1938年6月,跨洋新聞社報道滿洲國將派遣20人宣傳代表團訪問薩爾瓦多(該代表團還將造訪暹羅、波蘭、德國、義大利及西班牙國民軍控制區)[26]。同年7月,康德皇帝授予薩爾瓦多總統馬克西米利亞諾·埃爾南德斯·馬丁內斯將軍龍光大綬章;外長阿勞霍、外務次官阿圖羅·拉蒙·阿維拉、總領事西古恩薩分別獲頒勛一、勛二和勛三位柱國章[27][15][28]。
1942年1月1日,薩爾瓦多簽署《聯合國家宣言》[13]。1943年1月27日,薩爾瓦多政府撤回對滿洲國的承認[13][29]。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