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薩斯奎漢納郡 (賓夕法尼亞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薩斯奎哈納郡(英語:Susquehanna County)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東北部的一個郡,北界紐約州,面積2,156平方公里。根據2020年美國人口普查,共有人口38,434人。[1]郡治蒙特羅斯。[2]該郡成立於1810年2月21日,郡名來自流經本郡的薩斯奎哈納河,該郡是該州賓夕法尼亞州東北部地區的一部分,該地區包括盧澤恩郡、拉克萬納郡、門羅郡、斯庫爾基爾郡、卡本郡、派克郡、布拉德福德郡、韋恩郡、薩斯奎哈納郡、懷俄明郡和沙利文郡。
Remove ads
歷史
18世紀中葉,第一批非原住民定居者開始從費城和康乃狄克州遷入該地區。當時,該地區是盧澤恩郡的一部分。隨著越來越多的康乃狄克州居民遷入,衝突開始出現。康乃狄克州最初的土地撥款使其能夠控制從現在的康乃狄克州到太平洋的北部和南部邊界內的土地。他們的土地撥款與賓夕法尼亞州的土地撥款重疊,導致了1769-1799年的賓南米特-揚基戰爭。最終,康乃狄克州政府放棄了對該地區的主權。
1810年,薩斯奎哈納郡從盧澤恩郡分離出來,[3]1812年,蒙特羅斯成為郡治。[4]
南北戰爭結束後,煤礦開採活動開始增加。隨後,因為鐵路和公路修建到郡內,更多的人可以來到這裡,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該郡一度有近50,000人,與鄰近的郡一樣,煤炭開採及相關行業成為當地經濟支柱,煤炭的繁榮為該郡帶來一個繁榮的時代。
大蕭條來襲時,煤炭行業遭受重創。幾個月內,煤炭行業陷入困境。二戰期間,煤炭行業再次復甦,但只是短暫的一段時間。不久之後,該郡的經濟陷入困境。許多礦井關閉,鐵路被拆除,經濟形勢惡化。失業率上升,人口下降。
1970年代的清潔空氣法案導致賓夕法尼亞乃至整個美國東北部的煤炭行業衰退。由於礦井關閉或自動化採礦設備的廣泛應用,工人失業率過高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並導致當地治安欠佳,還因為消費能力下滑而導致商業搬離。另一個問題是該郡所在的位置並不是交通要道,鄰近的紐約市前往紐約州西北部的通道在更北的老伊利運河沿線,前往匹茲堡和芝加哥的線路則是南邊的80號州際高速公路,薩斯奎哈納郡的地理環境(冬季惡劣的氣候是主要問題)使其不受定居者青睞。2020年時該郡人口已經下滑至3.8萬,約是高峰時期的三分之二。
Remove ads
地理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該郡總面積為832平方英里(2,150平方公里),其中823平方英里(2,130平方公里)為陸地,8.7平方英里(23 平方公里或1.0%)為水域。[5]
薩斯奎哈納郡多山,屬於阿帕拉契山脈地區。郡內東部山脈密集,西部山脈較小,更像丘陵。該郡最高的山峰是Union Dale西側的North Knob。大多數人居住在幾個狹長的山谷中。這些山谷有維護良好的農田。
該郡屬夏暖濕潤大陸性氣候(Dfb),蒙特羅斯的月平均氣溫從 1 月份的21.2°F到7月份的67.7°F不等。
人口統計
根據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6]該郡共有42,238人、16,529戶和11,785個家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英里51人(每平方公里20人)。共有 21,829 個住房單元,平均密度為每平方英里26個單元(每平方公里10個)。該郡的種族構成為98.54%白人、0.30%黑人或非裔美國人、0.15%美洲原住民、0.22%亞裔、0.01%太平洋島民、0.17%其他種族,以及0.60%來自兩個或多個種族。0.67%的人口是西班牙裔或任何種族的拉丁裔。 26%有英國血統,16.1%有德國血統,15.1%有愛爾蘭血統,8.6%有義大利血統,7.7%有波蘭血統。
共有16,529戶,其中31.90% 有18歲以下兒童與其同住,57.70%為同居夫婦,8.60%為無丈夫的女性戶主,28.70%為非家庭。所有家庭中有24.30%由個人組成,11.50%有65歲或以上的獨居者。平均一戶規模為2.53人,平均家庭規模為2.99人。
該郡人口分布廣泛,18歲以下人口占 25.50%,18至24歲人口占6.70%,25至44歲人口占27.10%,45至64歲人口占25.20%,65歲及以上人口占15.50%。平均年齡為40歲。每100名女性對應98.90名男性。每100名18歲及以上的女性對應95.80名男性。
Remove ads
政治
截至2023年1月9日,薩斯奎哈納郡共有27,049名登記選民。[12]
經濟
該郡的經濟主要由零售業、醫療保健業、公立學校就業、小型企業和政府官員組成。[13]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2008年1月薩斯奎哈納郡的失業率為6.1%。此後,失業率一直在11.1%的高位和3.1%的低位之間波動。截至2018年1月,失業率為 5.7%。[14]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