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薩維特里·黛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薩維特里·黛維·穆克吉(孟加拉語:সাবিত্রী দেবী মুখার্জী;1905年9月30日—1982年10月22日),本名馬克西米亞妮·朱利亞·波爾塔(法語:Maximiani Julia Portas),出生於法國的希臘-義大利裔法西斯主義者、納粹同情者、間諜。她在印度為軸心國從事針對同盟國的間諜活動,是秘傳希特勒主義的早期倡導者。[1][2][3]20世紀60年代,她成為新納粹地下運動的核心人物之一。[1][3][4]
薩維特里主張將印度教與納粹主義融合在一起,宣稱阿道夫·希特勒是印度教神祇毗濕奴的一位化身。[5]她將希特勒描繪為人類的犧牲者,認為他的出現將終結最黑暗的世代——爭鬥時。在她的觀念中,這一世界末世時期是由她視為邪惡勢力的猶太人所引發的。[3]
她的著作對新納粹主義和納粹神秘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6]她拒斥猶太教和基督教,而是信奉一種泛神論的一元論世界觀,認為自然界是由神聖的能量-物質構成的統一宇宙。[7]在新納粹主義內部,她積極推動神秘學和生態學思想,[8]其思想亦對另類右翼產生了一定影響。[9]她還對智利外交官米格爾·塞拉諾產生了影響。1982年,佛朗哥·弗雷達出版了她的著作《爐中之金》的德文譯本,並將其年度評論期刊《展望》(Risguardo,創刊於1980年)的第四卷專門獻給薩維特里·黛維,稱她為「雅利安異教的傳教士」。[1]
戰後時期,薩維特里與弗朗索瓦絲·迪奧爾[10]、奧托·斯科爾茲內[10]、約翰·馮·萊斯[10]以及漢斯-烏爾里希·魯德爾等人有著密切交往。[10]她也是世界民族社會主義者同盟的創始成員之一。[2]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薩維特里·黛維於1905年出生於法國里昂,原名馬克西米利亞妮·朱利亞·波爾塔。她的父親馬克西姆·波爾塔是具有希臘血統的法國公民,母親朱利亞·波爾塔(本姓納什)則是義大利裔英國人。馬克西米利亞妮·波爾塔出生時早產了兩個半月,體重僅有930克,[1]起初並不被看好能活下來。她從小便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觀點。自幼至終生,她都是動物權利的堅定倡導者。她最早的政治傾向與希臘民族主義有關。[2]
波爾塔主修哲學與化學,並在里昂大學獲得了兩個碩士學位及一項哲學博士學位。[3]隨後,她前往希臘旅行,考察了那裡的傳奇遺蹟。在此期間,她接觸到了海因里希·謝里曼在安納托利亞發現卍字符的相關資料。她據此得出結論,古希臘人起源於雅利安人。她的前兩本書即為她的博士論文,分別是《對西奧菲勒斯·凱里斯的批判性論文》(Essai-critique sur Théophile Kaïris, Lyon: Maximine Portaz, 1935)以及《數學的簡潔性》(La simplicité mathématique, Lyon: Maximine Portaz, 1935)。[來源請求]
Remove ads
1928年初,波爾塔放棄了法國國籍,取得了希臘國籍。1929年大齋期,她隨團前往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朝聖,在此過程中,她下定決心稱為一名納粹分子。[8]
1932年,波爾塔前往印度,尋找一個仍存的異教雅利安文化,她認為印度體現了「種族隔離的最佳形式」。[11]她正式皈依印度教,並取名薩維特里·黛維(印地語:सावित्री देवी;梵語意為「陽光女神」)。她在印度教傳教會擔任志願者,積極反對猶太教和基督教,並撰寫了《給印度教徒的警告》,以支持印度教民族主義和印度獨立運動,號召人們抵制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印度的傳播。[1]20世紀30年代,她在印度散發支持軸心國的宣傳資料,並從事針對英國勢力的情報活動。[3]她聲稱,在二戰期間,她曾協助印度國民軍領袖、親軸心國的蘇巴斯·錢德拉·鮑斯與大日本帝國的代表建立聯繫。[12]

二戰期間,黛維與軸心國的聯繫使她與母親發生衝突——她的母親在德國占領法國期間曾加入法國抵抗運動。[13]1940年,黛維嫁給了阿西特·克里希納·穆克吉,一位持納粹觀點的孟加拉婆羅門,他是親德報紙《新水星》的編輯。1941年,黛維將盟軍對希臘提供軍事支持、對抗義大利和德國的行動解讀為對希臘的「入侵」。她與丈夫居住在加爾各答,繼續為軸心國從事情報收集工作。兩人通過接待盟軍人員的方式,與其交流、套取軍事情報,並將所獲信息傳遞給日本情報官員。日軍隨後利用這些情報,對盟軍的空軍基地和陸軍部隊發動了攻擊。[12]
戰後納粹主義活動
二戰結束後,1945年末,黛維以「薩維特里·黛維·穆克吉」的身份前往歐洲,[10]此時她持有作為一名英屬印度臣民之妻的英屬印度護照。她短暫停留於英格蘭,隨後前往法國看望母親,兩人因母親曾支持法國抵抗運動爾發生激烈爭執。[14]之後,黛維前往冰島,並於1947年4月5日—6日親眼目睹了海克拉火山的噴發。[15]她短暫返回英格蘭,隨後又前往瑞典,並在那裡會見了著名探險家、地理學家斯文·赫定。[1]
1948年6月15日,黛維登上了北方快車,從丹麥前往德國。[1]在德國,黛維散發了數千份手寫傳單,號召「德國的男男女女」要「堅守我們光榮的民族社會主義信仰,奮起抵抗!」她將這段經歷記錄在其著作《爐中之金》中。該書後來經過重新編輯,並以《爐中之金:戰後德國見聞》為題再版,以紀念她的一百周年誕辰。[1][10]
因為張貼宣傳單,她被逮捕,並於1949年4月5日在杜塞道夫接受審判,罪名是在盟國管制理事會統治下的德國領土上宣傳納粹思想。她被判處三年監禁。在韋爾監獄服刑期間,她與其他納粹和黨衛軍囚犯建立了友誼,這段經歷後來被她記錄在著作《反抗》中。1949年8月,她被提前釋放並驅逐出德國。隨後,她返回法國,暫居於里昂。[1][10]
1953年4月,黛維以婚前姓名申請到了一本希臘護照,以便重新進入德國。在德國期間,她展開了一詞她所稱的「朝聖之旅」,前往納粹的「聖地」。她先從雅典飛往羅馬,然後乘火車穿越布倫納山口進入她所謂的「大德意志」,並將其視為「所有具有種族意識的現代雅利安人的精神家園」。在這次旅行中,她探訪了多個與阿道夫·希特勒生平及納粹黨歷史密切相關的地點,以及一些德國民族主義和異教信仰的紀念地。她在1958年出版的著作《朝聖之旅》中詳細記錄了這一行程。[1]
薩維特里·黛維與漢斯-烏爾里希·魯德爾成為朋友,並於1956年3月在魯德爾的住所完成了她的手稿《雷霆與太陽》。通過魯德爾的引薦,她得以結識多位在西班牙和中東活動的納粹流亡者。1957年,她前往埃及拜訪約翰·馮·萊斯,並在返回新德里住所之前橫穿中東,途中造訪了貝魯特、大馬士革、巴格達、德黑蘭和扎黑丹等地。[1]1961年,她曾在馬德里與奧托·斯科爾茲內同住。[10]
20世紀60年代,薩維特里·黛維在法國任教,暑假期間常與友人一同前往貝希特斯加登度假。1961年春季,她在倫敦度過復活節假期期間,得知了原英國國家黨的存在。該組織是在二戰後,由少數前不列顛法西斯聯盟成員創立並沿用了這個名稱(這一原英國國家黨很快併入了聯盟運動,與今日的英國國家黨並無直接關聯)。她會見了該黨的主席安德魯·方丹,並開始與科林·喬丹通信,逐漸成為民族社會主義運動的堅定支持者。[10]
1962年,薩維特里·黛維參加了在格洛斯特郡舉行的國際納粹大會,並作為發起簽署人之一,參與制定了《科茨沃爾德協議》。該協議標誌著世界民族社會主義者同盟的成立。在此次會議上,她結識了喬治·林肯·洛克威爾,並對他印象深刻。洛克威爾成為世界民族社會主義者聯盟的領袖後,任命威廉·皮爾斯為其新創刊物《民族社會主義世界》(1966—1968年)的主編。該雜誌收起除了刊載喬丹與洛克威爾的文章外,皮爾斯還專門節選的薩維特里的著作《雷霆與太陽》的精簡版本,占據了近八十頁內容。由於反響熱烈,皮爾斯又在後續刊物中連載了《爐中之金》與《反抗》的章節。[10]
1970年退休後,薩維特里·黛維在其密友弗朗索瓦絲·迪奧爾位於諾曼第的家中居住了九個月,期間她致力於撰寫自己的回憶錄。儘管起初她受到熱情歡迎,但她一些惱人的個人習慣逐漸擾亂了牧師住宅的日常生活——例如在整個逗留期間從不洗澡,以及不斷咀嚼大蒜等習慣。最終,她認為自己的養老金在印度可以過得更寬裕。在弗朗索瓦絲·迪奧爾的鼓勵下,她於1971年6月23日從巴黎飛往孟買。8月,她搬至新德里定居,獨自生活,家中養了多隻貓,以及至少一條眼鏡蛇。[10]
薩維特里·黛維持續與歐洲和美洲的納粹崇拜者保持通信,尤其是與科林·喬丹、約翰·丁達爾、馬賽厄斯·凱爾、米格爾·塞拉諾、埃納爾·奧貝里和恩斯特·曾德爾等人來往密切。他是第一個向曾德爾宣稱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並未發生的人。1978年11月,曾德爾為此安排了一系列錄音訪談,並於1979年出版了她的著作《雷霆與太陽》的插圖新版。[10]
Remove ads
動物權利活動
黛維還是一位動物權利活動家,從小就是素食主義者,並在其著作中表達了環境保護主義觀點。1959年,她在印度撰寫了《人類的控罪》一書,[3]系統闡述了自己對動物權利與自然的看法。在她看來,人類並不高於動物。在她的生態觀中,人類只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因此應當尊重所有生命,包括動物以及整個自然界。
黛維在素食主義方面始終持有激進立場,[3]她認為凡是「不尊重自然或動物」的人應當被處以死刑。她還堅信,活體解剖、馬戲團、屠宰以及皮草產業等行為,不應存在於一個文明社會中。[來源請求]
去世
到20世紀70年代末,黛維患上白內障,視力迅速惡化。此後,一位名叫米利亞姆·伊爾恩(Myriam Hirn)的法國駐印大使館職員開始照料她,定期前往她家探望。黛維最終決定離開印度,於1981年返回德國,居住在巴伐利亞。1982年,她再次搬回法國。[1]
1982年,薩維特里·黛維在英格蘭埃塞克斯郡Sible Hedingham村的一位朋友家中去世,死因被記錄為心肌梗死及冠狀動脈血栓。當時她正準備應馬賽厄斯·凱爾之邀前往美國進行演講。她的遺體在埃塞克斯的科爾切斯特舉行了簡樸的火化儀式,參加者包括托尼·威廉士以及兩名年輕的英國納粹分子。她的骨灰被裝入刻有銘文的骨灰罈,運往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阿靈頓縣的美國納粹黨總部,隨後據稱由馬賽厄斯·凱爾親自安放在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的一個「納粹榮譽殿堂」內,置於喬治·林肯·洛克威爾的骨灰旁邊。[10]
Remove ads
著作
Remove ads
另見
注釋與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