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葛維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葛维汉
Remove ads

葛維漢 (英語:David Crockett Graham,1884年3月21日—1961年9月15日),美國著名浸禮會傳教士考古學家人類學家

快速預覽 葛維漢David Crockett Graham, 出生 ...
Remove ads

生平

葛維漢出生在美國阿肯色州的小鎮,先後在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學習。1911年作為優秀傳教士、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前往中國。1932年到1948年,他被任命為成都華西協合大學教授,負責文化人類學和考古學的課程。除此之外還擔任華西協合大學博物館館長以及菲律賓美生總會英語Grand Lodge of the Philippines川廬(Szechwan Lodge No. 112;後歸屬中國美生總會)的臨時司書(acting secretary[2]。葛維漢長期在中國西南地區從事人類學、民族學、考古學和博物館工作,幫助很多的當地社區和邊疆地區保護並記錄了他們的宗教、廟宇和風俗習慣。對中國西部土著民研究作為卓越的貢獻。[3]

1962年9月15日葛維漢在美國科羅拉多州逝世,享年77歲。

發現三星堆

葛維漢是最早發現三星堆遺址的關鍵人物之一。1927年,四川漢州(今廣漢市)月亮灣村民燕道誠一家在家門口清理水溝時發現一堆滿玉器的坑道。1931年,漢州發現玉器的事引起駐當地福音堂英語Gospel Church, Guanghan英國聖公會傳教士董宜篤的關注。他認識到這些玉器的重要性,便立即聯繫漢州駐軍旅長陶宗伯和在華西協合大學教授地質學的美北浸禮會差會傳教士戴謙和(Daniel Sheets Dye)。他們三人隨後去發現玉器的地點考察並拍攝照片。這些資料及部份玉器實物被送到華西協合大學藝術、考古及民族學博物館保存。1934年,時任協合大學博物館策展人的葛維漢組織了第一次挖掘工作,之後寫成〈漢州發掘簡報〉("A Preliminary Report of the Hanchow Excavation")發表於《華西邊疆研究學會雜誌[4][5]

葛維漢研究

2010年5月10日,四川大學博物館館長霍巍教授以及考古系主任李永憲教授,應邀赴葛維漢博士母校華盛頓州惠特曼學院及西北檔案資料館考察並查閱了其相關舊藏資料。[6]

著作

  • The Ancient Caves of Szechwan Province, China,Kessinger Publishing,2013年,ISBN 9781258982096
  • More Songs and Stories of the Ch'uan Miao,Harrassowitz Verlag,2018年,ISBN 9783447110013
  • Diary, January 27, 1924 to September 21, 1924,Creative Media Partners,2021年,ISBN 9781013677328

相關條目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