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董友弟墓石雕造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董友弟墓位於雲南省大理州祥雲縣雲南驛鎮董營村,墓前兩側呈弧形排列有14尊石雕造像,文臣、武將兩尊人物造像和馬、羊、虎、犬、獅五尊動物造像依次排開[1]。人像高1.8米,動物像高0.5-1米不等,均為青石雕鑿而成,造型生動,線條簡明流暢,保存完整[2][3],對研究明代屯田制度和石雕藝術有一定價值[4]。
董友第原籍浙江省台州府黃巖縣,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隨傅友德、藍玉征雲南,因戰功顯赫先後功授武略將軍,加升武毅飛騎尉,後在雲川(祥雲下川壩)屯田,當地也得名董營,死後建墳墓於此。其墓屬明代磚室墓,為石質瓦屋式墓闕,刻有「明武略將軍睡授武毅飛騎尉始祖董公諱友弟之墓」。清光緒二年(1876年)十七代孫董友慶續修墓地,立墓志銘三塊記其事跡。墓前還有一個半圓形水池,石砌池岸,半徑13.25米。[2][3][4][5]
Remove ads
保護情況
董友弟墓石雕造像於1988年12月28日公布為祥雲縣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6];1993年8月劃定保護範圍和建控地帶,為東至鄉村公路,南至公路,西至水溝,北至水溝的區域內[2];2003年12月28日公布為雲南省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7]。因地處野外,難以管理,2013年5月5日右側石羊甚至被盜[8][9],2015年6月1日追回[10]。2014年12月,建起一圈500多米的鐵圍欄,並安裝報警設施[11][12]。
參考資料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