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董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董玘(1483年—1546年),原名董元,字文玉,號中峰,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弘治乙丑榜眼,官至吏部左侍郎。
生平
董玘自幼聰穎異常,有神童之譽。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浙江鄉試第二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董玘年僅23歲連中會元(會試第一名)、榜眼(殿試第二名),授翰林院編修進士[1][2]。
正德年間,宦官劉瑾把持朝政,排斥異己,董玘被貶成安縣知縣,升刑部主事,改吏部。劉瑾伏誅後,董玘復舊職,擢侍讀,充經筵講官,升侍講學士。嘉靖六年(1527年)十一月,升吏部左侍郎。嘉靖九年(1530年)十二月,董玘父親去世,董玘未能及時上報朝廷,丁憂守制,被御史胡明善揭發,世宗詔命其以原官致仕回鄉。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七月,董玘在家鄉病卒。[3]
家族
曾祖董孚言;祖父董敬,贈監察御史;父董復,號頤齋,雲南府知府,封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學士。前母章氏(贈孺人);母婁氏(1451年-1536年),封孺人,累封太淑人。具慶下。兄董冕、董旒。弟董軏、董龍[4]。子董思近,雲南尋甸府知府。曾孫董懋史,萬曆庚子舉人。董懋中,辛卯應天舉人。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