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蒙古國地理
区域地理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蒙古國是東亞北部的一個內陸國,面積156.411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上第二大內陸國。除北面與俄羅斯為鄰,其餘東、南、西三面與中國相鄰。地處蒙古高原,西部有阿爾泰山,北部有薩彥嶺、肯特山,中部有杭愛山,東部為丘陵平原,南部是戈壁沙漠。蒙古國地形山脈、高原綿延,地勢起伏大,地形整體上從西北的阿爾泰山脈向東南的平原和窪地傾斜。中蒙邊界的友誼峰是蒙古國的最西端,也是蒙古國海拔最高的地方(4,374米(14,350英尺))。呼赫湖是海拔最低的地方560米(1,840英尺)。蒙古國平均海拔1,580米(5,180英尺)。[2]
自然景觀包括亞洲最大的淡水湖之一庫蘇古爾湖,許多鹹水湖,沼澤,隔壁,綿延的草原,高山森林,和永久性山嶽冰川。蒙古西部和北部是地震活躍帶,地震常發,有眾多溫泉和死火山。[2]蒙古距離海最近的地方,是與中國接壤的最東端,那裡到遼寧錦州市的渤海海岸,大概645公里(401英里)。
森林覆蓋率為10%,主要分布在西部、中部和北部的山區。
Remove ads
山脈

蒙古國主要有四條山脈。最高的阿爾泰山脈為西北東南走向,坐落在該國的西部和西南部。最高峰4,374米(14,350英尺)高的友誼峰就屬於這座山脈。[2]
杭愛山也是西北東南走向,占據了蒙古的中部、中北部大部分。這些山更古老,更矮,受到了更多侵蝕,擁有許多森林和高山草甸。[2]
肯特山東北西南走向,綿延400公里(250英里),占據了蒙古中部的東北部。北方針葉林覆蓋北部,乾草原覆蓋南部。肯特山形成了北冰洋水系(經貝加爾湖)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嶺。發源自這座山脈的河流包括鄂嫩河、克魯倫河、緬扎河和土拉河。[3]首都烏蘭巴托即位於這些山中。
庫蘇古爾山位於國家的北部。它南北走向,常有許多陡峭的山峰。年輕的山脈具有高山特徵,坡度高,懸崖狹窄。[3]
Remove ads
河流和湖泊

蒙古的河流多為內流河,注入沙漠、窪地等內亞內流盆地,少部分入海形成外流河。該國北部水系發達,當中便有蒙古最主要的河流體系——色楞格河,經由貝加爾湖流入北冰洋。西伯利亞葉尼塞河的部分支流發源自蒙古西北部的山脈,也流入北冰洋。在蒙古東北部,鄂嫩河經由俄羅斯的石勒喀河和黑龍江流入太平洋,構成了世界第十長的河流。[2]

蒙古西部的河流大多匯入中亞內流盆地,尤其是大湖盆地,或者是呼倫湖,烏蘭湖或者烏倫古湖。[4]蒙古南部也有一些內流河。[2]
位於西北部大湖盆地的鹹水湖烏布蘇湖面積3,350 km²,為蒙古國面積最大的湖泊。位於北部的淡水湖庫蘇古爾湖湖水儲量為3,800億立方米,為蒙古國水量最大的湖泊,經色楞格河流入北冰洋。蒙古最東端的湖泊之一呼赫湖,海拔557米,是全國最低點。[5]蒙古湖泊和河流水域面積覆蓋大約10560平方公里,占國家的0.67%。[1]湖泊水資源量達1800億立方米。
境內河流總長6.7萬公里,平均年徑流量為390億立方米,其中88%為內流河。主要河流為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爾渾河。蒙古國的河流按流域面積排名,為:
Remove ads
氣候

蒙古海拔高,氣候乾冷。屬典型的大陸型氣候,冬季寒冷漫長,夏季很短,降水集中在夏季。均一年257天晴朗無雲,常位於高氣壓的中心。北部降水量最大,平均每年200至350公釐(7.9至13.8英寸),南部最少,平均100至200公釐(3.9至7.9英寸)。>最南部是戈壁,一些地區甚至常年全年無雨。「戈壁」是一個蒙古詞彙,意為沙漠、窪地、鹽沼澤或者草原,但主要是指那種植被不足供給土撥鼠但是可以供給駱駝的乾旱牧場。蒙古區分戈壁和沙漠,但對於不熟悉蒙古的人來說這種區別並不明顯。戈壁牧場十分脆弱,容易受到過度放牧而破壞,導致真正的沙漠的擴張,成為甚至連雙峰駱駝也無法生存的石頭荒漠。[2]
全國的平均氣溫在11月到次年3月低於零度,在冬季夜間常年最低氣溫可至−40 °C(−40.0 °F)。[6] 夏季最高溫在南部戈壁地區可達38 °C(100.4 °F),在烏蘭巴托可達33 °C(91.4 °F)。蒙古大部分被不連續的永久凍土覆蓋(隨著海拔升高變為連續),使得基建、鋪路、挖礦都十分困難。所有的河流和淡水湖都在冬天結冰,小的溪流通常結冰到河床。烏蘭巴托海拔1,351公尺(4,432英尺),位於土拉河河谷。在相對多水的北方,年降水量平均310公釐(12.2英寸),幾乎全部集中在七、八月。烏蘭巴托年平均氣溫−2.9 °C(26.8 °F),無霜期從五月中旬到八月底。[2]
蒙古天氣的特點有:夏季極端變幻莫測,降水、霜期、暴風雪和春季沙塵暴,每年的差異都很大。這樣的天氣給人類和家畜的生存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官方統計資料將全國少於1%的土地列為適於耕種的,8-10%為林地,其餘均為牧地或沙漠。糧食(主要是小麥)主要生長在北方的色楞格河河谷,但是受到降雨總量時間和霜凍日期的影響,產量十分不穩定。[2]
Remove ads
雖然冬天大多數時候都是寒冷、晴朗的,牲畜可以生存;但是有時候,牲畜都因無法放牧而大量死亡。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蒙古語裡稱之為зуд(本意為「災害」),有暴風雪、乾旱、極端寒冷和凍雨等災害。在經歷了乾燥的夏天之後,草原上草料不足,再加上氣溫低至零下四十度的極度嚴寒,動物無法撥開堅硬的雪地尋找本來就殘存無幾的草根,於是導致了大量死亡。這樣的牲畜損失是不可避免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氣候的正常結果,但會使牲畜數量很難增長到預期數量。以前每十年才會出現一次嚴冬,但現在嚴冬兩三年就會經歷一次。[2][7]

蒙古會發生嚴重的暴雪,稱為「白災」(蒙古語:цагаан зуд)。1970-1971年,2000-2001年,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的冬季尤為嚴重,經歷了嚴酷的嚴冬。[8]
2011年12月的暴雪導致許多道路封鎖,16,000頭牲畜和10人死亡。[9][10]蒙古國家緊急情況委員會稱這是蒙古30年來最冷的冬天,就像之前夏天嚴重的乾旱,[9][10]都可能是全球暖化的結果。由於災害嚴重,聯合國提供了大量幫助。[11]
2008年5月8日至28日發生暴雪,蒙古東部7個省中,有21人喪生,另有100人失蹤。[12][13][14]到6月底,死亡人數最終至少達到52人,有20萬頭牲畜死亡。[15]大多數受災者都是牧民,與牲畜一起被凍死。[12]這是1922年蒙古獨立以來經歷的最嚴峻的寒潮。
2009年12月至次年2月的暴雪還導致800萬頭牲畜和60人死亡。[16]
Remove ads
生態區

- Altai montane forest and forest steppe
- Khangai Mountains conifer forests
- Selenge-Orkhon forest steppe
- Sayan montane conifer forests
- Trans-Baikal conifer forests
- Daurian forest steppe
- 蒙古-滿洲草原
- Altai alpine meadow and tundra
- Khangai Mountains alpine meadow
- Sayan alpine meadows and tundra
- Alashan Plateau semi-desert
- 東戈壁沙漠草原
- Gobi desert
- Gobi Lakes Valley desert steppe
- Great Lakes Basin desert steppe
- 準格爾盆地半沙漠
Remove ads
資源和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
適宜農耕的:
9.10%
永久作物:
0%
其他:
99.61% (2011)
灌溉土地: 843 km² (2011)
可再生水資源總量: 34.8 km 3 (2011)
另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