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蒙古征服吐蕃

蒙古帝国历史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蒙古征服吐蕃是指13世紀以來蒙古對於吐蕃(今西藏)地區的入侵。蒙古帝國最早與吐蕃的交往,根據西藏歷史紀錄的説法是蒙夏戰爭以後。蒙古的首次入侵發生在1240年,當時多達那波率3000人入侵吐蕃,造成500人死亡。之後吐蕃投降闊端成為蒙古帝國一部分。元朝建立後扶持薩迦巴統治吐蕃地區,並在元大都設宣政院,統管藏地和佛教事宜。[1]

史料匱乏

由於相關資料質量參差不齊,人們對蒙古征服吐蕃的過程知之甚少:藏文史料對蒙古社會和歷史記錄不多,波斯文資料則將吐蕃和西夏(唐古特)混為一談,而漢文史料經常誤譯與西藏有關的信息。一些藏文書籍完全混淆了蒙古皇室的系譜,張冠李戴的情形時有發生,學者們據此認為,使用藏文資料中有關蒙古入侵的內容必須極其謹慎,漢文史籍通常更可靠一些。然而,由於同時期的漢文記錄大多更關注與中國本部有關的事件,對吐蕃僅有隻言片語。明朝所修的《元史》僅包含有關蒙古入侵吐蕃的零星信息,對蒙古帝國初期統治的記載亦非常稀少。[2]

由於資料匱乏,目前學術界對於蒙古征服吐蕃主要有兩種觀點。蒙古入侵後數個世紀撰寫的蒙古文和藏文文獻,如《黃史》、《蒙古源流》、《如意寶樹》、《蒙古佛教史》等的記錄為「傳統」說法。此說認為,1207年吐蕃各部落首領們會盟後決定歸順成吉思汗,但由於成吉思汗去世後停止納貢,導致1240年闊端王子入侵西藏作為報復。1252年及之後,蒙古人進一步發動軍事行動,最終將西藏置於蒙古帝國的統治之下,任命薩迦派高僧攝政。1977年,這一記述被美國藏學家特瑞爾·威利的說法所取代,他認為1240年才是蒙古人征服吐蕃的開端。21世紀初,學術界開始認識到蒙古人對吐蕃的征服是漸進式的,從13世紀40年代持續到50年代,並非一蹴而就。[3]

Remove ads

過程

首次接觸

蒙古人何時開始與藏人接觸已不可考。據《元史》記載,速不台在成功擊敗欽察人後返回蒙古,並洗劫了沿途的吐蕃邊境部落。1225-1227年蒙古軍攻打西夏期間,速不台征服了居住在藏區北端的撒里畏兀兒人。1225年吐蕃帥尼倫、回紇帥阿必丁發動叛亂,被蒙古將領郭德海平定。1236年蒙古軍進攻四川時,宗王末哥與先鋒按竺邇分兵取宕昌、階州(今武都)、文州(今文縣)等地,招降吐蕃酋長勘陁孟迦十族,並賞給他們銀質徽章。[4]

歸屬蒙古

宗王闊端,是蒙古大汗窩闊台的兒子和貴由的弟弟,1240年被委派入侵吐蕃(目的是制服南宋)。當時蒙古屠殺了直貢的一些僧人和平民,燒毀了直貢寺。蒙古人希望找到一個單一的君主來投降,但卻發現吐蕃早已經分裂,各部落自行其是,並沒有一個中央政府。於是找來勢力最大的法主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到涼州(今甘肅武威)談判。[1]

1246年,藏傳佛教薩迦派首領薩迦·班智達應闊端的邀請,攜其十歲的侄子八思巴和六歲的侄子恰那多傑到達河西走廊的涼州。1247年,貢噶堅贊與闊端會晤,商討吐蕃的歸屬事宜。隨後,薩迦班智達寫《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致烏思藏善知識大德及諸施主的信》,勸說吐蕃政教首領無條件歸屬蒙古皇室。[5]闊端在見識到薩迦·班智達強大的個人魅力和雄辯能力以及醫學技巧之後,對藏傳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極力勸說班智達留在涼州。

結果

蒙古人於是在西藏駐軍、普查人口、設立驛站,元朝還在中央設以八思巴為首的宣政院管理佛教事務,並派親王出鎮吐蕃,一直到元末帕木竹巴政權成立,推翻親元的薩迦政權為止。

後續

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衛拉特蒙古和碩特部首領顧實汗發兵攻打西藏藏巴汗政權,並於次年(1642年)再次降服衛藏(包括前後藏),建立和碩特汗國。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準噶爾汗國派兵入侵西藏,次年(1717年)攻入拉薩,殺死了和碩特末任可汗拉藏汗,和碩特汗國滅亡。西藏遂為準噶爾汗國所統治,直到三年後(1720年)準噶爾軍被清朝軍隊驅除出西藏,清朝遂征服統治西藏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