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蔣中正遺囑
一系列遗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蔣中正遺囑,官方稱先總統 蔣公遺囑,也稱蔣介石遺囑,中國國民黨內稱為總裁遺囑[1],是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的遺囑。據考證,蔣中正年輕時就已留有遺囑,從1920年至1975年這55年中至少寫過9個遺囑(其中3個具體內容不詳)[2]。其逝世遺囑目前刻在中正紀念堂大廳裡的蔣中正坐像之正下方。

早年遺囑內容
《蔣介石日記》中最早出現遺囑的記載是在1920年3月,當時他在援閩粵軍中任職,時常感到「受小人排擠」,鬱悶不得志,故立遺囑。
第二次出現有關遺囑的記載是1922年,蔣決心南下護衛「蒙難」的孫中山,臨行前抱有去無回之決心,20日「上午寫靜江遺囑事」,將家事託付好友張靜江。另有一個內容完整的遺囑,寫於「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蔣當時感到「內憂外患相逼」,怕自己「萬一不測」。
1934年7月5日,蔣稱:「一、余死後,不願國葬,而願與愛妻美齡同葬於紫金山紫霞洞之西側山腹之橫路上。二、余死後,凡武嶺學校,以及不屬於豐鎬房者,皆全歸愛妻美齡管理。三、余死後經國與緯國兩兒皆須聽其母美齡之教訓。凡認余為父者,只能認余愛妻美齡為母,不能有第二人為母也;四、農民銀行之資本金,與公記戶存款,皆為國家公款,本為發展航空之用,如余死後若能仍為建設空軍更好,否則當加作遺族、武嶺、政治三學校基金各一百萬之外,其餘應併入中央銀行,作為農村復興永久之基金,家庭私人不得參加干預其事也。」[3]:174
1936年12月,蔣在西安事變時寫下遺囑,均為毛筆所撰;一份是蔣給全國國民同胞的信,一份是蔣致宋美齡的私人遺囑,一份寫給蔣經國和蔣緯國[4]:274:
余乃 國父中山先生之忠誠信徒,自投身革命以來,無時不為三民主義在中國之勝利竭誠努力。然自三省陷敵以來,國事日蹙。共匪猖獗之勢無日不堪其憂,雖數次進剿,然皆因吾黨吾軍貫徹領袖意志不力致功敗垂成。黨紀不嚴,國法不張,領袖亦無威法可言。各派政治勢力,陽奉陰違,皆欲趁此敵犯北疆之際謀私圖利。或割據為政,或以收復失地為由妄圖不軌。學生民眾亦受邪黨異說之煽惑,助紂為虐。余深感有負 國父囑託,現陷於叛軍之手,致全黨全國蒙羞。在此九死一生之際,余決心殉國,切希吾黨吾民珍視團結,舉國一心,以 國父三民主義為矢志不渝之救國謀略,上下精誠,務期早日實現國民革命之偉業。剿除共匪,剷除叛亂,則余死於九泉而無憾也!
蔣中正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美齡吾妻:
- 吾決心殉國。經國、緯國吾子即汝子,望善視之。
蔣中正
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經國、緯國吾兒:
- 余只承認宋美齡為余惟一之妻,務望汝等以生母待之,則吾雖死九泉之下亦瞑目矣。
蔣中正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4]:275
2004年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開放的宋子文日記中,首次披露西安事變時蔣介石曾寫有遺囑交宋子文,但沒有遺囑的具體內容,之後開放的蔣介石日記中則有其所寫三份遺囑的全文。蔣認為張學良、楊虎城的行為是「叛亂」,必須嚴懲,要求南京政府急速進兵討伐。但他知道這會更加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在此生死未卜之際,寫了三份遺囑。
1971年6月蔣中正在日記寫道:「審閱檢查身體報告書,腦動脈血管有硬化之象,自覺亦有所病也。如醫藥與休息無效,則國家後事應預作安排。經國乃可繼此復國任務,惟其為我父子關係,不願有此遺囑,但其能力為靜波(嚴家淦字,其時為副總統)之助手,出任行政院長,則於公於私皆有益,望我黨政軍同志以助我之心助彼完成我光復大陸之共同使命也。」當年底,蔣介石再次留下了遺囑。這次是單獨寫在一張紙上,夾在1971年日記本中,形式上更像「遺囑」。全文如下:「今後政府組織:一、以家淦繼任總統。二、以經國任行政院長兼三軍總指揮。三、黨務應集體領導。中正12月23日」。用了「今後政府組織」、「繼任」等詞,顯然是做最後的交代。
Remove ads
逝世遺囑內容
1975年4月5日,蔣中正逝世時,根據侍從翁元口述:「老先生歸西時,沒有交代任何的遺言」[5]:188。 總統蔣公遺囑於3月29日「預立」[6]:145。此遺囑由秦孝儀代筆[4]:274。並且直至蔣過世後,五院院長才簽名以為旁證[7]。內容如下:
總統蔣公遺囑
自余束髮以來,即追隨
總理革命,無時不以 耶穌基督與
總理信徒自居,
無日不為掃除三民主義之障礙,建設民主憲政之國家,
堅苦奮鬥。近二十餘年來,自由基地,
日益精實壯大,並不斷對大陸共產邪惡,展開政治作戰,反共復國大業,
方期日新月盛,全國軍民,全黨同志,
絕不可因余之不起,而懷憂喪志!
務望一致精誠團結,服膺本黨與政府領導,奉主義為無形之
總理,以復國為共同之目標。而中正之精神,自必與我同志同胞,長相左右。實踐三民主義,光復大陸國土,
復興民族文化,堅守民主陣容,為余畢生之志事,實亦即海內外軍民同
胞一致的革命職志與戰鬥決心。惟
願愈益堅此百忍,奮勵自強,非達成
國民革命之責任,絕不中止!矢勤矢勇,毋怠毋忽。
中華民國六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秦孝儀承命受記
蔣宋美齡 嚴家淦 蔣經國 倪文亞 田炯錦 楊亮功 余俊賢 [8][4]:274
Remove ads
遺囑代筆人秦孝儀指出,蔣遺囑首句本為「自余束髮以來,即追隨總理革命,無時不以總理信徒自居……」,「耶穌基督」是由宋美齡添加,秦因此背了一段時間黑鍋[10]。對於蔣是否真信基督教,存在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蔣早年即隨母信奉佛教,並非真正相信西方基督教,蔣於基督教受洗是因為其妻宋美齡家族原因。另一種意見認為,蔣確實信仰基督教[11]。該遺囑存在紕漏和矛盾,一則蔣「自束髮以後追隨總理革命便無時不以耶穌基督信徒自居」不符事實,蔣早年頗信佛教,時常到佛寺中禮佛、求籤,能讀誦《金剛經》,並為母親抄寫了《楞嚴經》、《維摩詰經》[12],不但常常與母親討論《楞嚴經》、《法華經》佛理,論及禪宗、淨土宗;還曾經禮聘太虛大師為他講解《般若心經》,並捐助太虛大師3,000銀元[13],四十多歲方接觸基督教;一則以耶穌基督信徒和以總理中山信徒自居存在矛盾,孫中山晚年亦否定基督教,頗反對宗教信仰。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