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薄柔纜

美國醫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薄柔纜(英語:Roland Peter Brown,1926年6月5日—2019年8月17日),出生於河北,美國籍外科醫生,門諾會海外宣道會傳教士,花蓮基督教門諾醫院前院長。為美國門諾會傳教士薄清潔醫生的第五位孩子,兩位哥哥在他出生以前都因瘟疫而夭折,因此成為薄家的獨子。父親薄清潔醫生在中國河南開封等地行醫宣教40年。薄柔纜完成醫學教育後,到台灣行醫宣教、從事公益工作,直到1994年退休返美,理由是自覺年紀老邁而他不願意成為臺灣人負擔。

快速預覽 薄柔纜, 英文名 ...
Remove ads

教育

薄柔纜在中國完成小學教育,隨雙親返美就讀初一,隨後回到中國。1940年至韓國平壤就學,不久又返回天津附近的通縣就讀。1941年再度返美接受高中及大學教育。大學期間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被徵召入伍,從事社會服務工作兩年,前6個月在水土保護營工作,後18個月服務於精神醫院,擔任男護士檢驗員。

1951年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畢業之後完成一般外科住院醫師。

臺灣醫療宣教服務

1953年門諾會海外宣道會的差派到台灣服務2年,其中1年半的時間在花蓮,1955年在花蓮創設基督教門諾會醫院[2],提供台灣原住民與貧苦民眾等弱勢團體家庭醫學的基層醫療服務。

當時東部肺結核病猖獗,薄醫師於1956年返美專攻胸腔外科,並於1960年再回到花蓮,接任門諾醫院院長,並為肺結核患者在秀林鄉肺病療養院提供醫療療養服務。1961年起,為營養不良的民眾設置了「牛奶站」,約有一萬一千名學童在上學途中,可領取一杯牛奶。「門諾醫院」在他任內,成立了:「推輪俱樂部」、「洗腎俱樂部」、「開心俱樂部」、「早產兒基金」、「洗腎基金」、「血癌基金」;薄太太則協助「花蓮未婚媽媽之家」未婚媽媽們重建身心;並幫助「黎明啟智中心」的智障兒童。

簡樸生活

薄柔纜醫師自奉甚儉,行醫四十年間絕大多數時間,都騎著摩托車,1985年為下鄉訪問出院病人及信徒,才買了國產小汽車。擔任院長期間從來沒有支領醫院的薪水,每月2-3萬元生活費是宣道會的薪水。薄柔纜夫婦回美國探親的機票錢,從教會生活費預支,房子是租的,三個子女美國的教育費由貸款而來。薄柔纜醫師簡樸生活回應上帝呼召,落實為主服務精神。

1994年5月16日退休返美,門諾醫院院長由黃勝雄醫師繼任。回美之後無錢購屋養老,由學生、朋友捐7萬美元,才得以在堪薩斯州購屋[3]

薄柔纜醫師語錄

  • 「台灣的許多醫生去『美國很近,來花蓮很遠』。」[4]
  • 「醫師看的不只是病,更重要的是人⋯治病固然重要,讓病人覺得受尊重,更是醫師不可疏忽的。」
  • 「臨別前,我有一個請求,我為台灣人擺上一生,你肯不肯為自己的兄弟捐獻一點點錢,讓這個慈善醫院能夠繼續幫助貧困的病患呢?」
  • 「40年來我們實在很快樂!」

參考資料

文獻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