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藁本
伞形科山芎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藁本(學名:Conioselinum anthriscoides,舊學名:Ligusticum sinense)又名西芎,為繖形科山芎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四川、陝西、河南、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等地,生長於海拔1,000米至2,70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林下和溝邊草叢中,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川芎是藁本的一個栽培品種。
Remove ads
分類學
2015年Pimenov和Kljuykov將本種從「藁本屬」Ligusticum轉入山芎屬,稱Conioselinum anthriscoides。實際上本種在2003就按照親緣遠近轉入山芎屬,新論文只是修正關於命名規則的問題。[1]
對於本種的各種異名及其對應的模式標本,可參閱Pimenov和Kljuykov的總結。在此次命名情況下重要的兩個是:[1]
日本漢方中的「川芎」是當地植物Conioselinum officinale (Makino) K.Ohashi & H.Ohashi,[2]漢方給出的藥性和用法基本和中國川芎一致。[3]
撫芎為三倍體,[4]栽培於江西、湖北,用於做茶。晉芎栽培在雲南、貴州、陝西。[3]以上三種和川穹的揮發性成分都有差異。[3]
韓醫學的「藁本」是L. tenuissimum 細葉藁本。[4]
Yuan等人(2021)年基於葉綠體基因組的比較認為:[4]
| |||||||||||||||||||||||||||||||
L. tenuissimum 細葉藁本 | |||||||||||||||||||||||||||||||
Remove ads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並非由一位「Hort」寫定。此次Hort表示該物種是一個培植物種定義,實際上是Qiu等人於1979年發表,因此按照作者引用會寫作Ligusticum chuanxiong S.H.Qiu, Y.Q.Zeng, K.Y.Pan, Y.C.Tang & J.M.Xu。定為栽培物種的原因是川穹沒有野生植株。[4]
世界植物在線認為此名稱是Conioselinum anthriscoides 'Chuanxiong'的同型異名,應該直接作為一個栽培品種處理。[7]如果採取支序分類學的物種看法,這也相當於認為L. chuanxiong是C. anthriscoides的異型異名。
Yuan等人也提到,現有形態學、細胞組學、DNA條形碼研究一致認為L. sinense藁本是川芎對應的野生種,但在中藥框架下的歸經和適應症有所不同,且在市場上有冒充現象,因此仍然有必要去研究具體區別的生物基礎。[4]
(World Flora Online摘引世界選定植物科別目錄認為,L. chuanxiong是條紋藁本L. striatum的異型異名,但此來源已經停止維護。[8])
中藥
藁本在《中國藥典》內定義為:[9]
繖形科植物藁本 Ligusticum sinense Oliv. 或遼藁本 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 的乾燥根莖和根。秋季莖葉枯萎或次春出苗時釆挖,除去泥沙,曬乾或烘乾。
辛,溫。歸膀胱經。[9]
![]() |
- 感冒風寒頭痛,巔頂頭痛,偏頭痛。
- 風濕痹痛,肢節疼痛。
- 寒濕疝瘕,腹中急痛,癰疽疥瘡粉刺。
- 鼻炎、鼻竇炎引起頭痛本品有療效。
![]() |
陰虛內熱忌用。
川芎在《中國藥典》內定義為:[10]
繖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乾燥根莖。夏季當莖上的節盤顯著突出,並略帶紫色時採挖,除去泥沙,曬後烘乾,再去鬚根。
辛,溫。歸肝、膽、心包經。[10]
西藥藥理
王興 (2002) 指出,在中藥「大川芎方」治療偏頭痛的情況下,川芎的功能是抑制血小板釋放5-HT,可能是通過其中的阿魏酸造成。[11]然而川芎中活性物質遠不止阿魏酸一種,[12]2016年的一則「網絡藥理學研究」就在此方劑中找到了16個可能的有效成分和18個可能的靶點。[13]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