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藍辛-石井協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藍辛-石井協定(英語:Lansing–Ishii Agreement;日語:石井・ランシング協定)是在1917年11月2日,由美國國務卿藍辛和日本外務大臣石井菊次郎所簽訂的外交換文。協定中,雙方重申在中國尊重「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及維持中國政權及領土完整等多項原則。但同時,美國卻又承認日本由於「地理上的接近」,在中國享有「特殊利益」。美國政府這一舉動與其提倡之門戶開放政策自相矛盾。[1]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0年4月1日)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日本和美國關於中國的換文
美國總統哈定在1922年3月8日對參議院的信件中指出:1917年11月2日簽署的所謂《蘭辛-石井協定》並不是條約,而是美國國務卿與日本特命全權大使石井子爵之間的公開聲明。 從本質上講,這種交換意見只不過是行政政策的宣言。 這樣的聲明或交換照會不會產生任何與現有或之後生效的條約義務不一致的效力。[2]
該協定曾被認為是美-日關係中的里程碑,但由於換文內容含糊,有可能出現不同的演繹方式,故此該協定實際上並未有發揮重大作用。最終,該協定於1922年被廢除,為華盛頓會議中達成的九國公約所取代。
中國政府在11月5日接到日本駐北京公使通告該項協定後,即於11月9日發表聲明:「中國政府仍保持向來之主義,中國政府不因他國文書互認有所拘束。」[3]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 1905年桂太郎-塔虎脫協定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