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蘇聯的人口轉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蘇聯的人口轉移(俄語:Депортации народов в СССР)可分為以下幾大類:驅逐「反蘇」的人口類別,通常被列為工賊,驅逐整個民族,勞動力轉移,組織遷移,並用俄羅斯人來填補種族清洗後的領土。大部分人口轉移發生在1930年至1953年間,在史達林去世後停止。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社會團體驅逐出境
在史達林農業集體化時期,富農被指控為破壞者,不論其國籍大量移居到西伯利亞和中亞,一直持續到1950年初。根據蘇聯檔案,在1930年和1931年間,有1803392人被送到勞動殖民地和營地,其中1317022人到達了目的地。1931年後繼續進行規模較小的驅逐。富農及其親屬在勞動殖民地中死亡的人數為389521。
民族安置
民族遷移是史達林處理問題民族的辦法,通常是發配到西伯利亞與中亞。與以前不同,史達林是全民族發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很多民族被指通敵而發配,這深刻地影響了戰後蘇聯的民族分佈版圖。
1932-1936開始驅逐白俄羅斯,烏克蘭和俄羅斯歐洲部分的波蘭人、1937年發配高麗人到中亞、1939年蘇聯入侵波蘭後,新征服的波蘭東部1.5萬人被驅逐出境。波羅的海三國也是如此,波羅的海三國成年人口的10%被驅逐出境,或送到勞改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特別是在1943年至1944年,蘇聯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驅逐 。約有一百九十萬人被驅逐到西伯利亞和中亞各共和國。最有名的是克里米亞韃靼人與車臣人的驅逐。從黑海沿岸地區驅逐其他少數民族包括保加利亞人,希臘人,亞美尼亞人。
戰後東普魯士成為加里寧格勒,人口也被俄羅斯人取代。在原有民族被發配後,俄羅斯人通常很快會填補該地區的人口空虛。這導致了日後的民族問題。
勞動力轉移
勞動力轉移有兩種,一種是被強逼,另一種是自願的,如處女地運動。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