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蘭千山館文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蘭千山館文物
Remove ads

蘭千山館文物,是板橋林本源家族的林柏壽及其後人寄存於故宮的收藏品。「蘭」與「千」分別指的是唐書法大師褚遂良的〈黃絹本蘭亭〉,以及懷素的〈小草千字文〉,「山」則是草山,1950年後更名為陽明山,因林柏壽住在陽明山,故稱齋號「蘭千山館」。

Thumb
唐 褚遂良 黃絹本蘭亭卷 出處 : 故宮博物院寫盡繁華特展官網

寄存故宮

1969年,蘭千山館館主林柏壽,於任職故宮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期間,與故宮簽訂合約,將館內331件藏品交與故宮寄存,包括222件書畫,以及109件古硯。並附上100萬展曝費,聲明來日故宮國寶重返北平,「蘭千山館」文物還是要永留台灣中山博物院(外雙溪故宮)。

文物內容

除了蘭亭和千字文之外,還包括許多明清文物精品,如:明馬湘蘭群仙卷、明顧媚畫幽蘭卷、明林雪山水卷、清朱耷墨荷軸、清金農梅影圖卷、清羅聘畫蘇小小像軸、清朱鶴年鄭元和圖軸等。[1] 林柏壽後人2002年亦承襲祖上遺風,寄存不少文物在故宮,其中〈華喦寫生冊〉全冊共24幅,題材豐富多樣,且一圖一境,大異於純粹追摹物象的擬真之作,故宮曾闢專室展陳此冊,並有專文介紹。

寄存於故宮的蘭千山館109件名硯,主要為林柏壽及其三侄林熊光所收藏。這些名硯多出自明清名家之手,硯材多為明清所產之新坑美材。題銘豐富為其特色,如綠石硯有明初大儒方孝儒的題銘:「其體剛,肖乎乾;其用靜,法乎坤;惟德全,永長存。」[2]

Thumb
明朝方孝儒方圓硯(綠石硯) 出處:蔡玫芬,〈名家名硯〉

重要展覽

故宮院內各大小展覽中,多次借重之而得以增添華彩。如:「書法史發展史」、「繪畫史發展史」、「淵明逸致」、「文學名著與藝術展女性形象與女性才藝展」、「受贈寄存書畫展」、「傳移摹寫」、「晉唐法書名蹟展」、「項元汴家族的書畫與收藏」、「她—女性形象與藝術特展」、「古色博古展」、「裝池之美特展」等。

2019年,故宮送4件書法珍品到日本東京參展,與顏真卿祭侄文稿〉同行的就有「蘭千山館」的蘭亭及千字文。2022年展出的「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也有此二件文物在列,其對故宮之重要性不言可喻。

寄存合約

蘭千山館文物寄存合約以5年為期,期滿得續約,但歷任院長皆明白蘭千文物雖有寄存之名,實乃捐贈,故或約不續而沿用,或續修訂合約。如今蘭千山館寄存文物已增至349件,包括133件名畫,107件法書,以及109件名硯。而此約於2022年10月31日到期前,被故宮告知將中止,由此引起熱議,後於2023年依循舊制達成續存5年的協議。

搶救蘭千山館文物

2022年故宮表態即將中止蘭千山館寄存合約的消息經媒體披露後引起輿論譁然,有學者認為故宮院長吳密察一意孤行違反博物館專業,由於蘭千山館的三百多件古物非常珍貴,其中蘭亭和千字文要依《文資法》指定為國寶應綽綽有餘[3],一旦離開故宮恐怕難以在台灣找到更理想的保存環境,若進入拍賣市場流落海外將是台灣文化界的損失。[4]

有立委主張凍結故宮預算以阻止吳密察的決策。[5]有人主張應恢復故宮指導委員會決定重大施政,避免院長獨裁。[6]亦有人認為這是台灣文化的重大事件,文化部應啟動古物審查機制,將蘭千山館珍貴的藏品指定為國寶重要文物,依《文資法》確保其不得運出國以免流落海外。

民間亦有關心古物的人發起「搶救蘭千山館文物,國寶留台灣」活動,期能喚起更多民眾共同參與。2022年12月3日起,於公共政策網路平台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提案聯署,以反映民間自發的搶救古物運動。藝文媒體《典藏.古美術》以專輯報導蘭千山館文物寄存事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指出故宮聲明不合理之處,相關文章引起藝文界關注。

Remove ads

文物清冊

更多資訊 朝代, 品名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