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蘭陽發電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蘭陽發電廠,全名為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蘭陽發電廠,為台灣電力公司所轄宜蘭地區水力發電廠之管理機關,位於臺灣宜蘭縣三星鄉天山村天送埤山南側,目前管轄分布於宜蘭縣境內共兩處的發電機組,其中兩處機組全部座落於三星鄉境內,並皆係利用蘭陽溪的溪水發電。總計蘭陽發電廠總裝置容量為二萬六千三百餘千瓦[1]。
沿革
- 1921年1月:日本政府興建「天送埤發電所」,完工當時是臺灣全島排名第三的電廠[2]。
- 1922年6月:「天送埤發電所」三組發電機組正式啟用[2]。
- 1933年7月:第二期裝機工程,增設一組發電機組,同年12月正式啟用。
- 1939年:圓山發電所動工。
- 1941年:圓山發電所竣工。
- 1945年:「天送埤發電所」更名為「天埤發電廠」。
- 1977年9月30日:天埤發電廠與「圓山發電廠」合併,更名為「蘭陽發電廠天埤分廠」[2]。
- 1981年7月:清水地熱發電廠併聯台電系統並做試運轉工作,同年9月正式交由台電公司營運。1983年9月1日由行政院命令台電公司接管運轉發電,改名為蘭陽發電廠清水地熱分廠。
- 1992年:組織重整,分廠分別改稱為圓山機組及清水地熱機組。
- 1993年,因地熱井阻塞,中油公司停止供氣,清水地熱機組配合停止運轉。
- 2002年:圓山發電廠改為無人發電廠,由天埤控制室遙控運轉發電。
歷任廠長
Remove ads
組織架構

旗下機組
![]() |
天埤發電廠位於宜蘭縣三星鄉天山村,取水口位於蘭陽溪與清水溪的交會處,主要攔截蘭陽溪上游的溪水,將溪水引水九芎湖沉沙後,再提供「天送埤發電所」發電[2]。天埤發電廠有效落差為39.39公尺,最大用水量為每秒31.2立方公尺,目前天埤發電廠共有4組發電機組,其中3個機組的單機裝置容量為2125瓩,1個機組的單機裝置容量為2000瓩,總發電量可達8375瓩(8.375MW),年發電量可達4560多萬度以上[1]。所發電力經由69kV(6萬9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輸送至冬山順安變電所併入系統。天埤發電廠發電後的尾水流入安農溪(電火溪),供下游地區包括三星、羅東、冬山、五結等地區農田灌溉之用。除此之外,天埤發電廠也利用圓山機組的尾水進行發電。
圓山發電廠則位於三星鄉員山村的蘭陽溪與清水溪交會處,取水口則位於蘭陽溪牛鬥橋上游約2公里處,有效落差為70公尺,推動兩部發電機,每部發電量九千瓩,年發電量約為八千六百萬度。
清水地熱發電廠,位於臺灣宜蘭縣大同鄉復興村與三星鄉員山村交界,蘭陽溪的支流清水溪右岸,是臺灣第一座利用地熱能發電的地熱發電廠。1980年,行政院國科會與中油公司、臺灣電力公司合作,在宜蘭清水地熱籌建300萬瓦(3MW)的試驗發電廠,開鑿8口地熱井,將廠區附近地層下所含的豐富地熱氣,導引至廠內作為發電能源,1981年正式運轉發電併聯臺電系統,並劃入蘭陽發電廠管理,命名為清水地熱機組。但在長期運轉後因為地熱井結垢阻塞,管線鏽蝕,地熱出水量與發電量持續下降,1993年,每小時的平均發電量只剩下180千瓦左右,與早期相差10倍以上,已無效益可言,於是在1993年11月關廠停止發電,累計發電運轉時間及經驗累積12年,蘭陽發電廠清水地熱機組因此停擺了20年。目前舊發電廠之相關機組設備已撥交給宜蘭縣政府於2014年整修後重新開始營運發電。[3]
-
天埤機組廠房外觀
-
圓山機組廠房外觀
Remove ads
參見
註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