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虛假指控

背离事实的指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虛假指控是指不真實或者沒有事實支持的主張或指控,[1]也稱為誣告不實指控無端指控等,通常發生於日常生活、司法活動中。

類型

當缺少足夠證據確定一項指控為真實或虛假時,它通常被描述為「未經證實」或「沒有根據」。而基於確鑿證據認定的虛假指控分為三類:[2]

  • 完全錯誤的指控,因為所指控的事件並未發生。
  • 對確實發生事件的指控,但事件並非由被指控的個人實施,被指控人是無辜的。
  • 一種錯誤指控,將實際發生的事件的描述與未發生的事件混為一談。

虛假指控可能由於原告故意說謊而發生,[3][4]也可能是無意中虛構(虛談症),或因精神疾病而自發產生,[3]或者是因為有意或無意的暗示性詢問、錯誤的採訪技巧而引起。[5]1997年,研究人員曾建議區分概念,虛假指控用於當原告知道自己在撒謊時,而虛假懷疑用於廣義的範圍包括涉及暗示性提問時。[6]

當一個人被懷疑犯有應當負責的不法行為時,虛假指控可能被用於轉移公眾對自己罪行的注意力。[4]虛假指控可能會部分來自於被告的行為,特別是被告的行為舉止與不法行為表面一致時,無論是無意識的還是表現的有罪時。[4]

此外,一旦被做出虛假的指控,普通人對虛假指控的情緒反應(如恐懼、憤怒或否認等),可能會被誤解為有罪的證據。

Remove ads

強姦誣告

強姦誣告是指在沒有發生強姦的情況下指控強姦,其普遍程度難以評估,因為通常會與沒有根據而未被起訴的案件混為一談。[7][8]在美國,1996年聯邦調查局統一犯罪報告和1997年美國司法部報告指出,美國8%的強姦指控被認為是沒有根據或者虛假的。[9][10][11]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報告,比例從1.5%(丹麥)到10%(加拿大)不等,[11]:140–142然而,由於對虛假指控定義不同,真實的百分比仍然未知。[10]

性虐待兒童虛假指控

性虐待兒童虛假指控指某人被指控實施了一項或多項兒童性虐待行為,而實際上被告並未實施虐待行為。此類指控可以由受害人指控,也可以由他人代表受害人提出。對性虐待兒童指控的研究表明,根據多項研究的近似值,總體上虛假指控比例低於10%。[2][12][13][14]研究還顯示,在被確定為虛假的指控中,僅有一小部分是孩子提出的,大多數虛假指控來自成年人代表兒童提出,其中大部分發生於離婚或者爭奪兒童監護權的背景下。[2][15]

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

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是指為了獲得關注而傷害他人,此類情況下指控往往是虛假的或者高度可疑的。[16]

纏擾虛假指控

1999年一項報告指出,大眾對纏擾的興趣引起了纏擾虛假指控的增多。[17]2004年一項研究指出,在357份被舉報的跟蹤樣本中,大約有11.5%是虛假的。[18]

自戀憤怒

自戀者會將憤怒指向那些被認為輕視自己的人,這種憤怒會削減他們的認知能力,從而損害他們的判斷力。在憤怒時,他們易於大喊大叫,歪曲事實,並且提出毫無根據的指責。[19]

投射

心理投射會將虛假指控、信息投射在個人身上,其唯一目的是維持自我創造的幻覺。[20]

錯誤記憶

錯誤記憶或虛假記憶是指一個人回憶起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基於錯誤記憶作出的指控,也是虛假指控。

參見

參考來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