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蛇口風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蛇口风波
Remove ads

蛇口風波」,是指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時期1988年1月13日晚,在深圳市蛇口招商大廈9層舉行的一場「青年教育專家與蛇口青年座談會」,蛇口青年與中國青年思想教育研究中心的三位巡迴全國的專家李燕傑曲嘯彭清一展開了激烈論戰,通過媒體傳播,在全國掀起了一場有關新時期青年思想工作的大討論,海外媒體紛紛予以報道和評論,討論的實質甚至觸及意識形態改革層面。[1][2][3]

Thumb
深圳蛇口招商局廣場

事件過程

1988年1月13日晚,在蛇口招商大廈舉行了「青年教育專家與蛇口青年座談會」。會上,蛇口青年就人生價值觀念等問題,與中國青年思想教育研究中心的專家李燕傑、曲嘯、彭清一展開了激烈論戰。

  • 專家:「淘金者」來深圳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別人創造的財富中撈一把,特區不歡迎這樣的淘金者。
  • 蛇口青年:「淘金者」賺錢,沒有觸犯法律,無所謂過錯,客觀上也為蛇口建設出了力,「淘金者」並沒有什麼不好。
  • 專家:「有許多個體戶把收入的很大部分獻給了國家,辦了公益事業」,這種精神與做法應大力提倡。
  • 蛇口青年:個體戶在賺錢的同時,已經為國家作了貢獻。個體戶只有理直氣壯地將勞動所得揣入腰包,才能使更多的人相信黨的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 專家:……
  • 蛇口青年:對祖國愛的表達,應當實事求是,而不應當講虛的、假的、空頭的。「我們用自己的勞動表達對祖國的愛。我們自己勞動了,勞動成果自己享受。」
  • 專家:我們國土上跑著那麼多外國車,看著難受。
  • 蛇口青年:在目前開放的主題下,在全球經濟、貿易逐漸趨於一體的形勢下,沒有一些外國的東西倒是落後的表現。[3]

1月14日,座談會第二天,李燕傑任所長的北京師範學院青年教育研究所出了一份材料,給人形成了蛇口青年已經上「邪路」的印象。

2月1日,《蛇口通訊報》以《蛇口:陳腐說教與現代意識的一次激烈交鋒》為題對這次座談會作了報道,隨後又連發數篇文章,批評李燕傑、曲嘯、彭清一三名報告者思想意識僵化。

2月12日,《羊城晚報》報道了此事,「蛇口風波」的影響開始由南及北。

8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7000字長文《「蛇口風波」答問錄》,並就此開闢專欄展開議論。

Remove ads

後續

1531件信稿從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涌到人民日報社,只有17.4%傾向或贊同李燕傑、曲嘯、彭清一三位專家觀點。 8月中旬到11月中旬,全國幾百家報刊紛紛就此發表文章,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改進。[4]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