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蜈蚣舞 (汕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蜈蚣舞中國廣東省的數種傳統節日舞蹈的統稱。2008年被承認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蜈蚣舞是在潮汕地區汕頭市澄海區的蜈蚣舞蹈。在湛江雷州半島地區的烏石港也有同名舞蹈,但其形式與此有很大區別。

快速預覽 蜈蚣舞, 申報地區或單位 ...

歷史

澄海蜈蚣舞始創於清代同治至光緒年間,由澄海縣西門村人、嵌瓷藝人陳成錦及石文勇聯合創作。[1][2]

形式

蜈蚣舞表演的主要道具是一具用絲綢等製成的蜈蚣模型。這個蜈蚣模型裝飾有鏡片,裡面懸吊著特製的燈燭。整個模型全長20多米,分為8至13節,可屈可伸。

要表演蜈蚣舞,需要操縱蜈蚣的首、尾各1人,每節1人,放焰火3人,點燭2人,持竹竿揭尾2人,操作珠球1人,共計18到23人左右。表演時一般要三批人換班接替,加上伴奏的潮州大鑼鼓樂隊。所以整個舞蹈隊一般合計有160到170人左右。

表演時,領隊以有彩珠的杖領隊,舞者操縱模型,模仿蜈蚣習性隨之起舞。表演動作有爬行、咬尾、翻肚、吐珠等;蜈蚣模型則有三字形、六字形、八字形、九字形、水波浪、盤四柱、盤梅花等隊形變化。蜈蚣的頭部還會噴射焰火。舞蜈蚣的舞者都用半蹲姿態表演,並運用到武術的雙下堂、丁字馬、單弓、雙弓、單磕、雙磕、觀音坐等動作。[1][2]

樂隊用潮州大鑼鼓伴奏,常使用「龍擺尾」、「出閘」、「飛鳳銜書」、「柳青娘」、「水底魚」、「白字吹鼓」以及一些民間小調作為伴奏的樂曲。[3]

Remove ads

榮譽

  • 1925年應汕頭市政廳邀請,西門蜈蚣舞舞蹈隊在汕頭市審判廳前表演,時任東征軍總司令的蔣介石觀看了演出。
  • 1939年3月在香港潮商八邑會館的邀請下,西門蜈蚣舞舞蹈隊赴香港參加英王加冕慶祝活動合共15天,港督親自為「蜈蚣」點睛並贈送紀念品。
  • 1987年廣東省歡樂節時在廣州東方樂園表演了23場。
  • 2000年到新加坡表演,同年獲得中國國家文化部第十屆「群星獎」廣場舞銅獎。[4]

另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