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蝙蝠俠系列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蝙蝠俠DC漫畫出版的漫畫故事中的一個虛構超級英雄,自誕生後先後出現在多部電影中。首先是1940年代的兩個短片系列,分別是1943年的《蝙蝠俠》和1949年的《蝙蝠俠與羅賓》。而首部出現的蝙蝠俠長片電影則是1966年的《蝙蝠俠》,該片是根據1960年代的同名電視劇集改編,在電視劇中飾演蝙蝠俠的亞當·韋斯特亦在電影中扮演同一角色。

在1980年代末,華納兄弟影片開始製作一系列的蝙蝠俠電影,首部是1989年的《蝙蝠俠》,由提姆·波頓執導,並由米高·基頓主演。兩人後來又於1992年的續集《蝙蝠俠大顯神威》中繼續合作。1995年,喬伊·舒馬克接棒執導了《永遠的蝙蝠俠》,男主角換成了方·基墨。舒馬赫還執導1997年的《蝙蝠俠與羅賓》,其中的蝙蝠俠由喬治·克隆尼飾演。《蝙蝠俠與羅賓》無論在評論家還是粉絲那裡得到的評價都很不理想,這以後經過長時間的沉寂,華納兄弟才於2005年以《蝙蝠俠:開戰時刻》重啟了這個系列,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並由克里斯汀·貝爾主演。這一組合之後又拍攝了兩部續集,分別是2008年的《黑暗騎士》和2012年的《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兩部續集的全球票房都超過了10億美元

蝙蝠俠還出現在多部動畫影片中,其中既有擔任主角,也有出演配角。大部分動畫影片都是通過錄影帶首映發行,只有1993年的《蝙蝠俠:鬼影之戰》和2017年的《樂高蝙蝠俠電影》是在影院發行的。

如果計算通貨膨脹因素,蝙蝠俠系列電影在美國本土獲得的票房折合2013年的電影票價總額達26億4510萬美元。

Remove ads

早期作品

《蝙蝠俠》和《蝙蝠俠與羅賓》短片集

蝙蝠俠》是一部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發行,總長260分鐘並分為15段的短片集[1]。劉易斯·威爾森(Lewis Wilson)和道格拉斯·克羅夫特(Douglas Croft分別扮演蝙蝠俠和羅賓,這也是電影史上首次有這兩個人物出現在真人出演的電影中[2]。片中的蝙蝠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位聯邦政府探員,而反派角色則是大日本帝國的一位探員。片中也首次展現了蝙蝠俠的洞窟和隱藏在大宅中的通道入口[2]。《蝙蝠俠》於1943年7月16日發行[3],之後還於1965年重新發行,並且是從頭連續放到尾,歷時近4個半小時的「蝙蝠俠與羅賓之夜」[4]

1949年,哥倫比亞公司又推出了《蝙蝠俠與羅賓》,同樣是15段短片集,總長263分鐘[5]。其中蝙蝠俠和羅賓分別由勞勃·洛福瑞(Robert Lowery)和強尼·鄧肯(Johnny Duncan)主演,片中還新增了一個之後在多部蝙蝠俠電影中亮相的主要角色,警察局長吉姆·戈頓,該角色由萊爾·托伯特英語Lyle Talbot飾演。這一短片集於1949年5月26日發行[5]

Remove ads

《蝙蝠俠》(1966年)

1966年版的《蝙蝠俠》是首部出現蝙蝠俠的長片電影,拍攝成本為154萬美元[6]亞當·威斯特扮演蝙蝠俠,伯特·沃德飾演羅賓,弗蘭克·喬辛出演謎語人,尼爾·漢密爾頓詮釋詹姆斯·高登,阿蘭·納皮爾扮演蝙蝠俠的管家阿爾弗萊德·潘尼沃斯愷撒·羅摩洛飾演小丑,布吉斯·梅黛斯出演企鵝人,李·麥瑞威瑟詮釋貓女等[7]。影片於1966年7月30日上映,之後發行錄影帶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出租收入約為170萬美元[8]

提姆·波頓系列

前期理念

1970年代末,蝙蝠俠的受歡迎程度開始逐漸消退[9]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有興趣製作一部「蝙蝠俠在外太空」的電影。製片人麥可·烏斯蘭英語Michael Uslan和班傑明·梅尼克(Benjamin Melniker)於1979年4月從DC漫畫購買了蝙蝠俠的電影版權。烏斯蘭希望可以「拍出無法超越的、黑暗的、嚴肅版本的蝙蝠俠,就像鮑勃·凱恩比爾·芬格在1939年所設想的蝙蝠俠的設定那樣:一隻屬於夜晚的生物,在陰影之下跟蹤犯罪分子」[9]。他們聯繫了理察·麥鮑姆英語Richard Maibaum來創作劇本,並打算請蓋伊·漢彌爾頓執導,但兩人都拒絕了這個提議。烏斯蘭聯繫了包括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聯藝公司在內的多家製片公司推銷自己的理念,但對方均未接受,因為他們都希望電影可以和1960年代的同名電視劇一樣,有類似坎普風的感覺[10]

感到失望的烏斯蘭於是撰寫了一個題為《蝙蝠俠大顯神威》的劇本,以便業界能夠對他的思路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烏斯蘭之後將其中的黑暗基調與《黑暗騎士歸來》相比,他的劇本比後者要早6年問世[9]。1979年11月,製片人喬恩·彼得斯英語Jon Peters彼得·古伯英語Peter Guber加入了這個項目[11],4位製片人感覺最好是以《超人》的模式來開發這部電影[12]。烏斯蘭、梅尼克和古伯一起聯繫了環球影業,但對方還是拒絕了這個方案[13]。雖然還沒有哪個製片公司加入,但項目卻在1981年末公開予以宣布,預算金額為1500萬美元,之後華納兄弟公司決定接手[14]

1983年6月,湯姆·曼凱維奇英語Tom Mankiewicz完成了一個叫《蝙蝠俠》(The Batman)的劇本,其中主要涉及的是蝙蝠俠和迪克·格雷森的起源,劇本中的反面角色是小丑和魯伯特·索恩(Rupert Thorne),茜爾沃·聖克勞德(Silver St. Cloud)則是蝙蝠俠的浪漫情人[15]。曼凱維奇從史蒂夫·英格哈特英語Steve Englehart創作的限量發行系列作品《蝙蝠俠:奇異的幻象》中獲取了靈感[16][17]。曾與英格哈特在《蝙蝠俠:奇異的幻象》中合作的漫畫藝術家馬歇爾·羅傑斯英語Marshall Rogers受聘負責概念藝術[13]。1983年末,公司宣布《蝙蝠俠》將於1985年中期上映,預算為2000萬美元。烏斯蘭起初的設想是找一位無名小卒扮演蝙蝠俠,威廉·荷頓出演詹姆斯·高登大衛·尼文飾演阿爾弗萊德·潘尼沃斯[14],但霍爾登和尼文已經分別於1981和1983年逝世,所以這一設想已經不可能實現。多位電影人對曼凱維奇的劇本產生了興趣,其中包括艾凡·瑞特曼喬·丹特[18]:70-83。還有9位編劇各編寫了一個劇本,其中大部分是基於《蝙蝠俠:奇異的幻象》改編。不過曼凱維奇的劇本仍然在項目中占據主導地位[19]

Remove ads

《蝙蝠俠》(1989年)

Thumb
米高·基頓(攝於2002年)在《蝙蝠俠》和《蝙蝠俠大顯神威》中飾演蝙蝠俠

1986年,提姆·波頓接過了執導首部電影的職位,史蒂夫·英格哈特和朱莉·希克森(Julie Hickson)編寫了一個創作大綱,之後山姆·哈姆(Sam Hamm)撰寫了首部劇本[18][20]。多位一線演員都曾考慮出演蝙蝠俠,但最終獲選的是米高·基頓。這一選擇引起了爭議,因為到1988年的時候,他已經因為出演大量雷同的角色而被認為只是一位喜劇演員,所以許多人都懷疑他是否能夠勝任扮演嚴肅角色[18]傑克·尼克遜接受了小丑一角,不過他要求的報酬非常高,電影上映後的票房收入他也有提成,而且拍攝日程還要照顧其行程安排。據報導,尼科爾森最終獲得的薪金高達5000萬美元[11][14][21][22]。電影的主體拍攝工作於1988年10月至1989年1月在英格蘭白金漢郡艾佛希斯的松林製片廠進行[23]。拍攝預算從3000萬美元不斷升級到了4800萬美元[11],1988年美國編劇協會罷工迫使哈姆退出。沃倫·斯卡倫(Warren Skaaren)、查爾斯·麥肯恩(Charles McKeown)和強納森·格姆斯(Jonathan Gems)改寫了劇本[14][18]:145。《蝙蝠俠》上映後獲得了好評,打破了票房紀錄,並贏得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藝術指導獎[24],票房超過4.1億美元[18] ,開創了現代超級英雄電影的新紀元[25]

Remove ads

《蝙蝠俠大顯神威》(1992年)

由於拍攝《蝙蝠俠》的經歷並不愉快,波頓起初不打算導演續集[12]。山姆·哈姆創作的初稿劇本中由企鵝人貓女搜尋隱藏的財寶[26],不過丹尼爾·沃特斯(Daniel Waters)編寫的劇本改變了波頓的主意,他決定繼續執導。韋斯利·斯崔克(Wesley Strick)也作了改寫,刪除了哈維·登特羅賓兩個角色的內容,並重寫了高潮戲段,但他的名字沒有出現在主創人員名單中[27][28]。多位一線女演員爭相出演貓女一角,最終蜜雪兒·菲佛入選,丹尼·狄維托也簽約飾演企鵝人[29]。電影的拍攝工作於1991年6月在加利福尼亞州伯班克啟動[18]。《蝙蝠俠大顯神威》上映後商業上獲得了成功,但華納兄弟卻感到有些失望,因為續集的票房沒能超越前作[18]:102-114。《蝙蝠俠大顯神威》獲得了普遍的好評[30],不過有批評電影中所含的暴力內容和對性含沙射影的諷刺而不適合兒童觀看[18]:102-114麥當勞停止了快樂兒童餐和電影的商業搭配[31]

Remove ads

喬伊·舒馬克系列

《永遠的蝙蝠俠》(1995年)

Thumb
方·基墨(攝於2005年)在《永遠的蝙蝠俠》中出演蝙蝠俠

雖然《蝙蝠俠大顯神威》在商業上獲得了成功,但華納兄弟公司覺得其表現應該還可以更好。所以他們決定把這一系列的發展方向朝主流角度轉變。喬伊·舒馬克為此取代了提姆·波頓成為新作品的導演,而波頓還是留了下來出任製片人[32]。不過米高·基頓對電影系列的新方向感到不滿[33],於是方·基墨接替他出演蝙蝠俠,克里斯·歐唐納將以另一位超級英雄羅賓的形象登場,金·凱瑞湯米·李·瓊斯出場反派角色。《永遠的蝙蝠俠》在1994年9月開拍[32],舒馬赫在與基默和瓊斯溝通上遇到了問題[34]。影片於1995年6月16日上映並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全球票房超過3.36億美元,並獲得了3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但在專業評價方面褒貶不一[35][36][37]

《蝙蝠俠與羅賓》(1997年)

Thumb
喬治·克隆尼(攝於2009年)在《蝙蝠俠與羅賓》中詮釋蝙蝠俠

《永遠的蝙蝠俠》上映後華納兄弟公司很快開始了《蝙蝠俠與羅賓》的開發,並堅稱要在1997年6月發行[38]。方·基墨由於檔期上與《聖徒》上存在衝突而退出[39],於是公司請來喬治·克隆尼接棒。阿諾·史瓦辛格出演急凍人鄔瑪·舒曼扮演毒藤女愛莉西亞·席維史東飾演蝙蝠女孩,而克里斯·歐唐納則繼續詮釋羅賓。電影的主體拍攝工作於1996年9月開始[40],1997年1月結束[41],比計劃提前了兩個星期[42]。《蝙蝠俠與羅賓》於1997年6月20日上映,獲得的評價很不理想[43]。評論家批評了電影的坎普風傾向和玩具炒作,以及舒馬赫在片中增加的對同性戀含沙射影的諷刺[39]。電影在商業上仍然得到成功[44],但與之前三部相比都有不及,也是真人出演的蝙蝠俠系列長片電影中最不賣座的一部。電影的北美票房並未回本,不過加計全球票房後電影仍獲得了利潤。《蝙蝠俠與羅賓》還獲得了多項金酸莓獎提名[45],被評為史上最差超級英雄電影[46][47]

Remove ads

第五部電影的提議

《蝙蝠俠的勝利》

《蝙蝠俠與羅賓》拍攝期間,華納兄弟公司對電影的樣片非常滿意,於是他們馬上決定請喬伊·舒馬克繼續回歸執導一部續集。但已經在《永遠的蝙蝠俠》和《蝙蝠俠與羅賓》中兩次與舒馬赫合作過的編劇阿齊瓦·高斯曼拒絕了這個工作機會[42]。1996年末,華納兄弟公司與舒馬赫請來馬克·魯羅托塞維奇(Mark Protosevich)來編寫第5部蝙蝠俠電影的劇本,並宣布電影將於1999年中期上映[48]。魯羅托塞維奇的劇本題為《蝙蝠俠的勝利》,其中以稻草人為大反派,這個角色遇劃由廣播電台談話節目主持人霍華·斯特恩出演。小丑也將在蝙蝠俠被稻草人的毒素影響時以其幻覺的形式回歸,並且小丑的女兒也將現身,試圖找蝙蝠俠報殺父之仇[49]。另外出場的反派配角還有瘋狂帽客(Mad Hatter),這個角色與《永遠的蝙蝠俠》中金·凱瑞出演的角色比較類似[50]。喬治·克隆尼、克里斯·歐唐納、愛莉西亞·席維史東都計劃分別回歸出演蝙蝠俠、羅賓和蝙蝠女孩[51]。然而,當《蝙蝠俠與羅賓》所獲評價慘不忍睹,並且票房上也沒能超越之前的三部作品時,華納兄弟也打起了退堂鼓。公司決定最好還是在一部《未來的蝙蝠俠》(Batman Beyond)真人動作電影,或是改編法蘭克·米勒的《蝙蝠俠:元年》兩者之間選擇一個比較合適的[52]。舒馬赫感覺自己「虧欠蝙蝠俠文化一部真正的《蝙蝠俠》電影,我要返璞歸真來給這位黑暗騎士一個黑暗的描繪」[53]。他於1998年中期聯繫了華納兄弟公司希望可以接拍《蝙蝠俠:元年》[53]

《蝙蝠俠:黑騎士》

1998年中期,一位名叫李·夏皮洛(Lee Shapiro)的漫畫小說粉絲和史蒂芬·懷斯(Stephen Wise)一起將一個題為《蝙蝠俠:黑騎士》(Batman: DarKnight)的劇本推薦到華納兄弟公司。其中布魯斯·韋恩放棄了自己打擊犯罪的職業生涯,迪克·格雷森正在高譚大學念書[54]強納森·克萊恩博士是這所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也是阿卡漢精神病院Arkham Asylum)的精神科醫生。他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進行有關恐懼的實驗。在對他的同事,柯克·蘭史東博士Dr. Kirk Langstrom)進行的一場報復中,克萊恩意外地將柯克轉變成了一隻人形蝙蝠。高譚市民以為人形蝙蝠夜間的活動就是蝙蝠俠的嗜血回歸,於是布魯斯為了自己的名聲而再次穿上蝙蝠戰衣[54]。柯克深受自己身上人與怪獸對抗的症狀所苦,他渴望與愛妻團聚並找克萊恩報仇,而克萊恩被大學和精神病院開除後也想找每一個有責任的人報仇,並在這一過程中發現了自己過去的真相[54]。華納兄弟沒有接受這個項目,而是傾向在《蝙蝠俠:元年》和《未來的蝙蝠俠》中作出選擇[54]

其它提議

《蝙蝠俠:元年》和《未來的蝙蝠俠》

2000年1月,史考特·羅森伯格(Scott Rosenberg)拒絕了為《蝙蝠俠:元年》編寫劇本的機會[55]。2000年中期,保羅·迪尼英語Paul Dini尼爾·史蒂芬森鮑茲·亞金英語Boaz Yakin均獲聘為《未來的蝙蝠俠》編寫劇本,其中還計劃由亞金出任導演,電影將根據華納兄弟公司同名電影動畫系列片改編[56]。然而,華納兄弟幾乎立即就決定放棄《未來的蝙蝠俠》改為支持《蝙蝠俠:元年》[52]。與此同時,華納兄弟選擇忽視喬伊·舒馬克所表達的意向,聘請戴倫·艾洛諾夫斯基來擔任《蝙蝠俠:元年》的編劇和導演[53][56]阿倫諾夫斯基曾與法蘭克·米勒在一個最終被放棄的項目中合作過,他請來米勒與自己共同創作新電影的劇本[57]。他們打算重啟《蝙蝠俠》系列,「算是『有些』基於漫畫小說吧,」阿倫諾夫斯基說:「把有關蝙蝠俠你所能想到的一切全部拋棄掉!一切!我們要徹底地重新開始。」[58]曾多次與阿倫諾夫斯基合作的馬修·利巴提克英語Matthew Libatique獲得了攝影師的職位[59]。導演還聯繫了克里斯汀·貝爾請他出演蝙蝠俠,無獨有偶,貝爾之後將出演《蝙蝠俠誕生》[60]。華納兄弟還在同時推進衍生作品貓女[61]。然而到了2002年6月,公司又決定放棄《蝙蝠俠:元年》,改為支持《蝙蝠俠對超人》[62]

《蝙蝠俠對超人》

華納兄弟放棄了J·J·亞柏拉罕撰寫的《超人飛越》(Superman: Flyby)劇本,這個項目之前已經獲得了拍攝許可[63][64],但導演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McG)決定退出接拍《霹靂嬌娃2:全速進攻[65],公司於是聯繫沃爾夫岡·彼德森來執導[66]。可到了2001年8月[67],安德魯·凱文·沃克(Andrew Kevin Walker)向華納兄弟公司提出了《蝙蝠俠對超人》的構思,於是公司又一次改變了主意,他們暫時擱置了艾布拉姆斯的劇本,不過彼德森仍然擔任導演[66]。之後公司還請來阿齊瓦·高斯曼對沃克的劇本進行改寫[52]

高斯曼改寫的劇本於2002年6月21日完成,故事中已經從打擊犯罪的生涯中退休5年的布魯斯·韋恩正經歷一場精神崩潰英語Mental breakdown阿爾弗萊德·潘尼沃斯詹姆斯·高登及迪克·格雷森均已故世,不過當他遇上美麗的伊莉莎白·米勒時一切問題似乎都迎刃而解了。與此同時,克拉克·肯特前不久剛與深愛的路易斯·萊恩離婚而鬱鬱寡歡,他與布魯斯成了好友,並且還是對方與伊莉莎白·米勒成婚時的伴郎。然而兩人度蜜月時,伊莉莎白被小丑所殺,布魯斯因此不得不再次穿上蝙蝠俠戰衣並決心報仇,但超人不希望他意氣用事於是加以勸阻。傷心而憤怒的布魯斯發現這一事件還牽涉到雷克斯·路瑟於是尋求超人的幫助。但克拉克又與另一位女子陷入了情網,因此拒絕了布魯斯的請求。布魯斯為此將伊莉莎白的慘死怪責在克拉克身上,兩人變得敵對起來。不過當蝙蝠俠和超人發現這一切原來正是路瑟的一個大陰謀時,他們決定聯合起來阻止他[68]

克里斯汀·貝爾和喬什·哈奈特分別拒絕了出演蝙蝠俠和超人的邀請[65][69],原計劃在2003年初開始電影的主體拍攝工作,拍攝周期約為5至6個月,發行日期預計為2004年中期[70]。可是在華納兄弟已經為《蝙蝠俠對超人》給出拍攝許可一個月後,導演彼得森選擇接拍《特洛伊》而退出[52],於是公司決定暫時擱置拍攝,轉而開發一個新的《蝙蝠俠》重啟系列[52]。彼得森之後還是表示有興趣執導《蝙蝠俠對超人》[71],布萊恩·辛格也有同樣的想法[72]。在2007年電影《我是傳奇》的片頭,時代廣場上有一條巨大的橫幅上面顯示著超人和蝙蝠俠的標誌。這正是撰寫了《蝙蝠俠對超人》和《我是傳奇》劇本的阿齊瓦·高斯曼在片中所開的玩笑[73][74]

黑暗騎士三部曲

Thumb
克里斯汀·貝爾在《黑暗騎士三部曲》中扮演蝙蝠俠

《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年)

身為導演兼編劇的克里斯多福·諾蘭和另一位編劇大衛·S·高耶於2003年初開始為《蝙蝠俠:開戰時刻》出力[75],旨在建立一個更黑暗、更逼真的基調,人性和現實主義將成為電影的基礎[76]。電影的拍攝工作主要是在英國芝加哥進行的[77][78],電影的中特技鏡頭主要使用的是傳統的特技手段和比例模型,儘可能少用電腦繪圖來達成。克里斯汀·貝爾扮演蝙蝠俠,連恩·尼遜飾演忍者大師(一度偽裝成亨利·杜卡德),席尼·墨菲出演稻草人凱蒂·荷姆斯詮釋蝙蝠俠青梅竹馬的鄰家女孩瑞秋·道斯。此外,電影還特別製作了一輛新的蝙蝠車和蝙蝠衣[79][80]

《蝙蝠俠:開戰時刻》於2005年6月15日上映,獲得了商業和評論上的雙豐收。在美國和加拿大的3858家電影院首周入帳即達4800萬美元,全球總票房3.74億美元,爛蕃茄上的「新鮮度」為85%。評論家指出恐懼是一個貫穿電影始終的主題,並表示與以往的電影相比,《蝙蝠俠:開戰時刻》的基調也更加陰暗。影片獲得了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攝影獎提名,另外還有3項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81],並在《帝國》雜誌上評選的史上500部最佳電影中名列第81位[82],截止2013年6月仍然保持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上的「Top 250」中[83]

《黑暗騎士》(2008年)

克里斯多福·諾蘭繼續出任導演,並請來他的弟弟強納森一起編寫續集的劇本,克里斯汀·貝爾也回歸《黑暗騎士》繼續扮演蝙蝠俠。希斯·萊傑亞倫·艾克哈特加盟分別飾演小丑雙面人哈維·丹特。電影的主體拍攝工作於2007年4月至11月在芝加哥進行,其它拍攝地點包括英國香港。2008年1月22日,已經參加完電影拍攝的希斯·萊傑因處方藥品事故不幸逝世,年僅28歲。華納兄弟公司原本為《黑暗騎士》展開了病毒營銷,開發了宣傳網站和預告片,還使用了萊傑扮演小丑的醒目照片。不過萊傑去世後,公司也重新調整了宣傳手段[84][85]。電影獲得了很好的評價[86][87][88],並且創下了多項票房方面的紀錄[89],全球電影票房收入更突破10億美元,並成為首部全球票房逾10億美元的蝙蝠俠電影和2008年全球票房最高的電影,以及克里斯多福·諾蘭首部全球票房逾10億美元的電影;此外影片還在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獲得了8項提名,並最後拿下音效剪輯獎男配角獎(希斯·萊傑)[90]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2012年)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是諾蘭蝙蝠俠三部曲的收山之作[91],他希望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可以讓他在情感上保持投入。「在一個更加表面化的層次上,我必須思考一個問題」,他說,「有哪些系列的第三部電影被認為是一部佳作?」[92]他重新回到起點來尋找一個必要的方式繼續這個故事,但擔心會在拍攝中途時發現續集變得有些多餘[93]。2008年12月,諾蘭初步完成了一個故事大綱,然後接拍了《全面啟動[94]。2010年2月,大衛·S·高耶和強納森·諾蘭開始創作劇本[95]。之後高耶離開去參加《超人:鋼鐵英雄》的拍攝,而強納森則繼續根據自己哥哥和高耶的構想進行編寫[96]湯姆·哈迪安·海瑟薇也加盟本片分別出演班恩貓女[97]喬瑟夫·高登-李維獲選出演約翰·布萊克[98][99],此外加盟的還有瑪莉詠·柯蒂亞,電影於2011年5月開拍至11月結束[100]。諾蘭選擇不採用3D技術來進行拍攝,不過使用了IMAX格式來提高畫面質量和規模,希望可以在保持電影與前兩部風格一致的同時也可以推動技術的進步[101]。諾蘭與IMAX副總裁大衛·奈特利有過數次會面,商討在數字IMAX影院放映的物流運輸安排[102]。《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中使用IMAX拍攝的鏡頭數量要多於《黑暗騎士》[102]攝影師瓦利·費思特曾表示有意將整部電影都用IMAX拍攝[103][104]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上映後獲得了不錯的評價,並且票房上更勝前作,達到10.81億美元,使其成為第二部全球票房逾10億美元的蝙蝠俠系列電影作品。

三部曲後

2011年3月,華納兄弟公司總裁傑夫·羅賓諾夫(Jeff Robinov)表示下一部蝙蝠俠電影將會是一次重新創作,克里斯多福·諾蘭與艾瑪·托馬斯夫婦將共同擔任製片人[105]。但是,兩人決定從事其他項目。在接受《SFX》採訪時托馬斯表示,「三部曲的一個好處就是感覺你可以有始有終,就像是一部普通的電影可以拍得特別長。我實在看不出他(諾蘭)還能保持興趣另拍一部基本上只是盤旋在不同壞蛋之間的電影。」[106]有報導稱下一次蝙蝠俠重現大銀幕將是在正義聯盟電影後,因此這個角色將引入正義聯盟電影中,而不會再有單獨作為主角的作品,並且還會成為DC電影宇宙的一部分[107]。但到了2013年3月,又有克里斯多福·諾蘭將負責拍攝所有與DC漫畫宇宙有關角色電影的傳聞浮出水面,稱他將與《超人:鋼鐵英雄》的導演查克·史奈德一起製作一部正義聯盟電影,其中史奈德還有考慮執導。報導中還稱克里斯汀·貝爾將繼續出演蝙蝠俠,而貝爾則表示如果有諾蘭的參與,他願意繼續[108][109][110][111]。在《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結尾,喬瑟夫·高登-李維扮演的約翰·布萊克繼承了蝙蝠洞,有觀點認為這意識著將來可能會有衍生作品[112]。但高登-萊維特之後表示,《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確是諾蘭蝙蝠俠系列電影的收山之作[112]。安·海瑟薇表示自己有意繼續出演塞琳娜·凱爾一角,她也承認只要有諾蘭的參與,她願意單獨接拍一部《貓女》電影[113]

DC擴展宇宙

Thumb
班·艾佛列克DC擴展宇宙中扮演蝙蝠俠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2016年)

2013年6月13日,華納兄弟公司的一位知情人透露他們正在討論製作更多有關超人、蝙蝠俠、神力女超人水行俠的電影[114],高耶透露《正義聯盟》中將會有一位新的蝙蝠俠[115]。華納兄弟宣布,超人和蝙蝠俠的合體,將是《超人鋼鐵英雄》(2013年)後續的新電影,預計發布於2015年[116][117]。據史奈德表示,該電影的靈感取自於《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118]。高耶在2013年聖地亞哥國際動漫展超人75週年活動中表示,續集的片名有可能是《超人大戰蝙蝠俠》(Superman Vs Batman)或《蝙蝠俠大戰超人》(Batman Vs Superman)[119]。這部電影於2014年在多倫多開拍,而不是像《超人:鋼鐵英雄》是在溫哥華拍攝[120]

2013年8月22日,《好萊塢報導》宣布由班·艾佛列克飾演布魯斯·韋恩 / 蝙蝠俠[121][122]。2014年1月17日,宣布電影已從原來的2015年7月17日被延期到2016年5月6日,稱是為了給製片人「有時間來充分實現他們的願景,考慮到複雜的視覺性故事」[123]。後來電影的上映日又改為2016年3月25日[124]

《自殺突擊隊》(2016年)

2009年2月,華納兄弟正開發一部自殺小隊電影,林暐監製,賈斯汀·馬克斯編劇[125]。2014年9月,大衛·艾亞簽約執導並撰寫該電影的劇本[126][127]查爾斯·羅文也會於其中擔任監製。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宣布威爾·史密斯瑪格·羅比艾德瓦利·亞肯努耶-阿嘉巴傑傑瑞德·雷托將分別飾演死射哈莉·奎茵殺手鱷小丑[128][129][130]

《正義聯盟》(2017年)

在《超人:鋼鐵英雄》完成不久後,華納兄弟聘請威爾·比爾於2012年6月為新的正義聯盟電影撰寫劇本[131]。隨著《超人:鋼鐵英雄》在2013年6月上映,高耶受僱編寫新劇本,而貝歐的版本則被廢棄[132]。2014年4月,宣布查克·史奈德將根據高耶的劇本執導該部正義聯盟電影[133]。據報,華納兄弟在見到克里斯·泰瑞歐於《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中的編劇表現後對其印象深刻,便請他重寫《正義聯盟》的電影劇本[134]

《查克·史奈德之正義聯盟》(2021年)

查克·史奈德版本的正義聯盟是2017年院線版本的重製版,並有著諸多的不同,包括大幅度延長和修改的劇情,以及全新的配樂,畫面顏色被調暗,荒原狼的盔甲被重新塑造成銀色,超人的戰衣亦被修改成黑色,戰鬥片段亦有不同程度的修改,部分更被完全重拍,而且並不包含由喬斯·溫登所拍攝的任何鏡頭,整部電影全長超過4小時,是一部新版本的電影。

蝙蝠俠傳奇

《蝙蝠俠》(2022年)

馬特·里夫斯執導,羅伯·派汀森出演蝙蝠俠。

《蝙蝠俠2》(2027年)

DC宇宙

《智勇悍將》

安迪·馬希提執導。

動畫片

Thumb
一個關於黑暗騎士的主題影院

截止2013年6月,《蝙蝠俠:鬼影之戰》是唯一一部在電影院發行的蝙蝠俠主題動畫電影,於1993年聖誕節上映,片長76分鐘,不過商業上不大理想,600萬的預算只換來561萬7391美元票房[135],之後靠家用媒體發行才賺回投資[136]。影片的幾位主要配音演員為:凱文·康瑞為蝙蝠俠配音,馬克·漢米爾小丑配音,小埃弗倫·津貝瑞斯特英語Efrem Zimbalist, Jr.阿福·潘尼沃斯配音,鮑勃·黑斯廷斯英語Bob Hastings為警察局長詹姆斯·高登配音,史戴西·奇屈為幻影人配音,達娜·德拉尼為布魯斯·韋恩心儀的女子安德麗婭·比蒙特配音[137]

除《蝙蝠俠:鬼影之戰》外,其它的蝙蝠俠動畫影片都是通過錄影帶發行的,如1998年的《蝙蝠俠大戰急凍人[138],2000年的《未來蝙蝠俠:小丑歸來英語Batman Beyond: Return of the Joker[139],2003年的《蝙蝠俠:神秘的女蝙蝠俠[140],2005年的《蝙蝠俠大戰德古拉[141],2008年的《正義聯盟:超級最前線英語Justice League: The New Frontier[142]和《蝙蝠俠:高譚騎士[143][144],2009年的《超人與蝙蝠俠:全民公敵[145][146],2010年的《正義聯盟:兩面夾擊[147][148]、《蝙蝠俠:決戰紅帽火魔[149]、《超人與蝙蝠俠:啟示錄[150]、2011年的《蝙蝠俠:元年[151],2012年的《正義聯盟:末日審判[152],2012至2013年分別發行第一和第二部分的《黑暗騎士歸來[153][154]

主要演員

更多資訊 角色, 片名 ...

反響

票房表現

更多資訊 片名, 北美發行日期 ...

奧斯卡金像獎

更多資訊 獎項, 波頓/舒馬赫系列 ...

評價

更多資訊 片名, 專業評價 ...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