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蠟樣芽孢桿菌
芽孢杆菌科芽孢杆菌属细菌,为食物中毒的常见病原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蠟樣芽孢桿菌(學名:Bacillus cereus,另稱仙人掌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及β溶血性的桿菌,經常在土壤和食物中被發現,有些菌株會引起食物中毒,例如炒飯症候群(Fried Rice Syndrome);另外一些菌株則對其他動物有益。蠟樣芽孢桿菌是兼性厭氧菌。與其他芽孢桿菌相同,它會產生防禦性的內生孢子。它的致病因子包括施普善(cereolysin)和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
Remove ads
Remove ads
病症
蠟樣芽孢桿菌與少數食物中毒有關(約2–5%),包括一些嚴重的噁心、嘔吐以及腹痛。大概來說,桿菌性食物中毒是由於錯誤的烹調方法造成細菌孢子殘留在食物上,更糟糕的是食物被不當冷凍反覆解凍而讓孢子發芽。細菌繁殖的結果是產生腸毒素,人食用含毒素的食物後會產生嘔吐、腹瀉等不良症狀。
以前人們認為有毒物質產生效果的時間與以上兩種類型有關,但事實上嘔吐症候群是因一種只在引起嘔吐的類型中發現的名為cereulide的毒素造成的,並且該產物不是蠟樣芽孢桿菌的標準產物之一。Cereulide是一種由非核糖調控縮氨酸綜合(NRPS)產生的即使在菌體內也是不常見的dodecadepsipeptide。兩個科研小組獨立發現這種轉錄是發生在pCERE01或是pBCE4810質體上。有趣的是,該種質體與有毒的pXO1質體主要構成相同,pXO1是炭疽桿菌中編碼毒素的基因,但卻處在不同的致病島上。蠟樣芽孢桿菌的牙周分離同樣具有不常見的類pXO1質體。
Remove ads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