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簡稱政整會),是1933年6月至1935年8月南京國民政府北平設立的行政領導機構。負責整理華北五省(河北山西山東綏遠察哈爾)二特別市(北平、天津)政務。[1]

歷史

1935年5月4日國民政府公布了中政會第355次會議通過的《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暫行組織大綱》[2]。1933年5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總參議熊斌同日本簽訂了塘沽協定。1933年6月17日在北平舊外交部大樓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委員會委員二十三人,由行政院長提請中央政治會議通過後由國民政府特派。並於委員中指定委員長一人,總理全會事務。

戰區接收委員會:1933年6月29日,國民政府公布了戰區接收委員會組織大綱。7月1日在天津成立。附設於河北省政府。委員長由河北省政府主席于學忠兼任。

  • 委員9人:于學忠魏鑒薛之珩雷壽榮李擇一殷同陶尚銘劉石蓀錢宗澤
  • 秘書處:秘書長查耀
  • 總務組
  • 政務組:組長魏鑒(河北省民政廳長)
  • 交通組:組長錢宗澤
  • 特務組:組織陶尚銘

1933年10月16日,戰區接收委員會結束。李際春

政整會實際只能控制北部戰區各縣的政務。1934年10月政整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決定設戰區整理委員會。1934年11月1日成立時改名戰區清理委員會黃郛自任委員長:

  • 委員:軍分會代表朱式勤、政整會委員李擇一、北寧路局殷同、薊密專員殷汝耕、灤榆專員陶尚銘、察哈爾省代表岳開先、河北省代表許同莘等七人
  • 常委:李擇一朱式勤殷同等三人
  • 灤榆行政督察區:轄盧龍遷安撫寧、昌黎、灤縣、樂亭、臨榆寧河9縣和都山設治局及唐山、臨榆兩特種公安局,專員陶尚銘,駐唐山。
  • 薊密行政督察區:轄。

戰區救濟委員會熊希齡朱慶瀾王一亭提議成立,1933年6月9日行政院決定成立。6月14日行政院通過戰區救濟委員會組織大綱。黃郛任委員長,政整會委員兼任其委員。7月21日在北平舊外交部大樓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1935年8月29日,國民政府撤銷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3]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