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衛國

先秦諸侯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卫国
Remove ads

衛國,是中國周朝時期諸侯國姬姓衛氏,為周武王康叔後裔。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一帶。

快速預覽 衞, 地位 ...

先前康叔封在地,周公東征平定武庚之亂後,讓同母少弟康叔改封到淇衛,為伯爵。康叔取舊地為名。金文中常見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康叔及其子嗣。現代學者或認為康人是遷到淇衛。有人認為直到周夷王時才正式封為「衛國」。

周初衛康叔遵守周公教誨,「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來貫徹周法,治理得很成功。衛國成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這樣,衛國實際上就交由其子庸伯代為統治。周厲王之前,衛國的歷史少見記述。周平王遷都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衛武公時一度強盛,為諸侯首領之一。

Thumb
琉璃閣乙墓出土衛國綯索紋獸耳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城關街道東關社區)

進入東周時期後由於內亂頻繁而衰弱,前661年被人所破,荒淫奢侈的衛懿公被狄人所殺,衛也失國,僅剩五千遺民在宋國鄭國等國的資助下寄居於曹國。依賴齊桓公的援助,前659年遷衛於楚丘(河南滑縣東),重新建國,方才得以續存,從此淪為小國。衛文公時,國力有所恢復。衛成公元年(前629年),衛為避狄人侵擾,又遷帝丘(河南濮陽),經百年休養生息,經濟始現繁榮。

春秋晚期,衛國孫氏寧氏專權,君臣關係不和。在孫氏投晉、寧氏被滅之後,衛國又出現了衛後莊公衛出公父子爭國的事件,國力進一步削弱。進入戰國,衛已衰敗,夾在之間苟延殘喘,多次的父子兄弟相殘。至衛成侯時,已自貶稱侯。

前343年,魏文惠王罷黜了衛君嫡系子弟,改立衛靈公的別支後裔子南氏為衛君。前254年,衛懷君入朝魏國被囚殺,衛被魏兼併,成為其附庸。前252年,魏安禧王改立其婿衞元君(衛懷君之弟)為衛君。[1]有人認為,衞元君只是一個封君,是諸侯國國內擁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他不再是諸侯,因此其領地也不能稱之為國。但一般認為此時衛國仍然存在,國土只有濮陽一地。前241年,秦攻魏,把衛國原有的濮陽一帶歸入東郡,立姬姓後代衛君角為衞君,並把他移到野王(河南沁陽),衛又成了秦的附庸國。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滅亡。衛國是周諸侯國中最後一個被秦滅亡的國家。

另一種說法是衛國並非被秦二世廢滅,日本史學家平勢隆郎認為因春秋戰國的「立年改元」或「逾年改元」[2]的紀年系統造成的混亂,導致司馬遷誤認衛國多出十二年國祚,也就是衛國是亡於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前221年。這種見解為周振鶴所贊同。[3]

Remove ads

衛國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此表主要以《史記·衛世家》為主,參照楊伯峻《春秋左傳注》、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証》及陳夢家《西周年代考》修改補充。

更多資訊 稱號, 國君本名 ...
Remove ads

其他人物

公子

公族

齊氏
子叔氏
公叔氏
孟氏
  • 孟縶
  • 公孟彄,字公孟,孟縶子(杜預《左傳正義》引《世本》)
子南氏、司寇氏
  • 公子郢,謚號「昭子」
  • 南文子公孫彌牟,一名木,字子之,公子郢子(《禮記正義》引《世本》、《宋衛策》、《說苑》)
  • 司寇惠叔司寇蘭,公子郢子(《禮記正義》引《世本》)
  • 司寇虎,司寇蘭子(《禮記正義》引《世本》)
  • 司寇亥
石氏
大叔氏
甯氏
孫氏
北宮氏
王孫氏
  • 王孫賈
  • 王孫昭子王孫齊,王孫賈子
Remove ads

諸氏族

孔氏
史氏
  • 史朝
  • 史文子史狗,史朝子
  • 史鰌,字子魚
褚師氏
趙氏
元氏
夏氏
禮氏
  • 禮孔
  • 禮至
蘧氏
華氏
  • 華龍滑
  • 華仲
  • 華齊
  • 華寅
渠氏
祝史
  • 祝鼃
  • 祝佗,字子魚
  • 祝史揮
  • 胥彌赦

女性

其他

附屬國

衛國的附屬國有石氏、寧氏、孔氏、北公氏、南氏、孫氏等。他們大多是衛國的分支。來自南燕國的孔氏是一個例外。

注釋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