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表皮碳氫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表皮碳氫化合物(英語:Cuticular hydrocarbon,縮寫CHC)是昆蟲表皮蠟質的主要組成成分之一,對昆蟲適應陸地生活具有關鍵作用,能夠防止水分流失、提供物理屏障以及介導化學通訊[1]。昆蟲表皮蠟質主要由游離脂肪酸脂肪醇碳氫化合物等組成,其中以CHC占比最高。[2]

結構與理化性質

CHC通常為飽和、不飽和直鏈及支鏈烴的混合物,由昆蟲體內特化的絳色細胞合成,隨後經運輸系統轉移至上表皮發揮功能[1]。大多數昆蟲的CHC以碳鏈長度超過20個碳原子的正鏈烷烴、甲基烷烴及不飽和烯烴二烯烴為主[3],部分種類則含有罕見的三烯、四烯或甲基烯烴[4]。不同昆蟲間CHC的碳鏈長度、甲基雙鍵的數量與位置、甲基的手性異構及雙鍵的立體異構等差異顯著[5][2]

在自然條件下,昆蟲CHC呈固-液混合狀態,能牢固附著於體表,以實現防護與通訊功能[6]

碳鏈超過20個碳原子的正鏈烷烴穩定性高、揮發性低,且范德華力強,具有優異的防水性能[7][8]

手性甲基烷烴及立體異構烯烴的出現增加了CHC結構的複雜性,使其在化學通訊中能攜帶更多信息[1]。在室溫下,碳鏈長度超過20個碳原子的CHC為低揮發性液體或固體,其蒸汽壓特徵及擴散速率因體表結構差異而異,從而形成身體部位特異的化學信號[6][9]

Remove ads

功能

昆蟲CHC主要具有三大功能:防止水分流失、提供物理屏障以及介導化學通訊。

防水作用

CHC的防水功能最早由James O. Ramsay在1935年提出[10]。儘管CHC總質量通常不足昆蟲體重的0.1%,卻能使其表皮透水性降低約1300%,這源於CHC結構的強疏水性[11]。環境溫濕度變化可顯著影響CHC的組成及昆蟲體壁的透水性[3][12][13]。例如,在高溫條件下,小紅蟻Myrmica rubra)與皺結紅蟻M. ruginodis)體表直鏈烷烴比例上升,而甲基化及不飽和化合物比例降低,以維持體內水分平衡[14]

物理屏障

作為覆蓋昆蟲表面的固液混合層,CHC能有效抵禦農藥及病原生物等外來威脅[15][16]

化學通訊

CHC在昆蟲的行為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包括配偶與親緣識別、巢穴標記、社會分工、覓食及免疫等[3][17]。在社會性昆蟲中,CHC所傳遞的信息對於群體結構與行為分化尤為關鍵[1]

組成比例與功能關係

不同CHC化合物間的比例也會影響其功能。例如歐洲狼蜂Philanthus triangulum)觸角腺分泌物中烯烴與正鏈烷烴的比例約為3:1,該混合物能形成疏水層以保護巢室中共生放線菌免受一氧化氮毒害[18]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