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裂褶菌
裂褶菌科裂褶菌属真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裂褶菌(學名:Schizophyllum commune)是裂褶菌屬的一種真菌,為該屬的模式種,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1],常生長於腐木上[2],可能是造成木材腐爛的一種木腐真菌[3]。本種的蕈傘較小,直徑為1—4公分,帶有白色或灰色的小毛,呈疊狀生長,不具有蕈柄[4];蕈褶外形為本種名稱來源[5],自中央呈輻射狀分割,顏色為白色至奶黃色,在乾燥時會破裂。疏水蛋白最早即為自裂褶菌中分離[6]。
裂褶菌可能為一複合種,包含許多分布範圍較小、尚未被拆分出來的隱存種[7]。本種的基因組已於2010年被完整定序[8]。
裂褶菌可食與否尚具爭議,因其體積過小且韌性太強,有學者認為其不適合食用[9]。但墨西哥與馬來西亞等熱帶地區常有食用本種的紀錄,可能是因軟質的真菌在炎熱、潮濕的地方太易腐爛而難以販售,因而當地更傾向食用裂褶菌等韌性強的蕈類[3][10]。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