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兵種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兵種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所軍事院校,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校本部位於安徽省合肥市,於2025年成立。
沿革

-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坦克第一師第三團改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坦克學校。1950年9月1日,坦克學校在天津光明電影院召開成立大會暨開學典禮[1][2]。原校址在天津市馬場道和大王莊兩地,後因駐地分散及缺乏訓練場地等因素,分批遷至北京市長辛店[3]。
- 1951年3月,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戰車學校[3]。校長許光達兼任。副校長唐金龍,三反運動由吳林煥接任,副政委是羅通。各類人員的伙食標準有:西餐灶(蘇聯顧問)、坦克灶(學員)、陸軍基本一類灶(即普通大灶)、工廠灶(坦克修理灶)、小灶(學校團以上幹部及教授)、中灶(教授以下教員)等。每天八個課時,晚餐後兩個小時自習。共有十三個學員隊和一個輪訓隊,分為指揮員訓練隊和機械生隊。十二隊是唯一的機械生隊,以技術勤務為主、學員入校文化程度測驗較高,開課程為:戰術、射擊、技術、通訊、軍事地形學、工兵、軍事化學、機械製圖。技術課程主要是坦克的構造、發動機四大系統的結構及各部配件的工作原理,駕駛與修理,車、鉗、鉚、電焊,所學的坦克種類是:42噸重的史達林2號重型坦克、32噸重的T—34中型坦克、16噸重的輕型自走炮等蘇聯正在服現役的裝備。駕駛科目則是先在各種類型的汽車、和戰爭年代繳獲的日式坦克上進行輔助車輛的駕駛訓練,然後轉為坦克的正式駕駛。1952年4月,副總參謀長粟裕、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陪同朱德視察第一戰車學校。
- 1953年3月,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坦克學校[3][4]。
- 1969年2月,撤銷第一坦克學校[3]。
- 1978年12月,經中央軍委批准,重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坦克學校,位於安徽省宿縣[1]。校長白連,副校長朱海峰,教練團部隊長陳森林。
- 1982年7月,遷至安徽省蚌埠市[1]。校長朱海峰。
- 1986年6月,升格中國人民解放軍蚌埠坦克學院[1]。
- 2011年11月,升格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學院,副軍級[1]。是培養全軍裝甲兵部隊軍事指揮與參謀人才的兵種任職教育院校,主要承擔生長幹部任職培訓、現職幹部任職培訓、現職幹部輪訓、研究生教育等培訓任務,同時承擔培養來自20餘個國家的外國留學生及部分外授裝備接裝培訓任務[5]。
- 2016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軍訓和兵種部轉隸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6]。
- 1961年,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裝甲兵工程係為基礎,在西安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7]。
- 1969年,裝甲兵工程學院、第二坦克學校、第五坦克技術學校(部分)合併,在北京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坦克技術學校。是全軍首批對外開放單位之一,1971年起開始培訓外國留學生[7]。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坦克學校:1952年,步兵第一八四師直屬部隊、坦克第二十六師直屬部隊一部、坦克第五十一團修理連、坦克第五十二團大部合併,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戰車學校。1953年,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坦克學校。1969年撤銷建制,部分改編坦克第十二師,大部分參與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坦克技術學校。
- 1976年,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技術學校[7]。
- 1978年,升格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技術學院[7]。
- 1986年,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7]。副軍級。裝甲兵工程學院是全國重點工科院校,「十一五」期間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7]。
- 1999年5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轉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7]。
- 2004年,裝甲兵技術研究所併入。
- 2016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轉隸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8]。
Remove ads

- 1951年12月13日,在吉林省長春市拉拉屯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戰車第三編練基地。後體制多次調整,依次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戰車編練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坦克編練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第三編練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春裝甲兵技工學校[9]。
- 1959年4月1日,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批准,長春裝甲兵技工學校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坦克技術學校。任務是為裝甲兵培養各種坦克修理人才。培訓幹部學制2至3年,培訓士兵學制8個月[9]。
- 1969年2月3日,撤銷第五坦克技術學校[9]。
- 1978年1月20日,遵照中央軍委命令,在原第五坦克技術學校舊址上重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技術學校。任務是培訓和輪訓裝甲兵連排使用幹部和修理幹部。培訓任務學制2年,輪訓任務學制6至8個月[9]。
- 1992年,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技術訓練班。
- 1993年,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技術學校。
- 1999年,升格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技術學院。正師級。
- 2016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轉隸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10]。
- 2017年,以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技術學院為基礎重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11]。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士官學校為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技術學院,位於吉林省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12]。2017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舉行揭牌儀式,該院蚌埠校區、士官學校同步舉行揭牌活動[13]。
Remove ads
- 2017年,以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技術學院為基礎重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14]。是培養裝甲兵指揮、參謀、技術保障軍官和指揮管理、維修保障士官的綜合性高等教育院校。院本部為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畔;蚌埠校區為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學院,位於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區;士官學校為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技術學院,位於吉林省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2017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舉行揭牌儀式,該院蚌埠校區、士官學校同步舉行揭牌活動[15]。

- 1977年,中央軍委決定新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技術學院。籌備工作隨即展開。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直接領導,執行軍級職權[16]。
- 1978年,經中央軍委批准,由河南鄭州遷至安徽合肥[16]。
- 1986年,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合肥炮兵學院。
- 1999年7月,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簽署命令,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合肥炮兵學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炮兵學院合併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17]。學院本部在合肥,在南京設分院。
- 2011年8月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官學院。同時南京分院(原南京炮兵學院部分)獨立,恢復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炮兵學院。
- 2016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轉隸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18]。
-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四分校演變為華東軍事政治大學炮兵大隊。
- 1947年3月,華東軍事政治大學炮兵大隊分出,改建華東特種兵縱隊特科學校(簡稱「特縱特科學校」),在山東省沂水縣滿堂坡成立[19][20]。先後參與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等[19]。
- 1949年1月,進駐江蘇省徐州市九里山。1949年5月,進駐南京市湯山,接收原中華民國陸軍炮兵學校校址。1949年11月,學校由團擴大為師的編制[20]。
- 1950年12月15日,更名華東軍區炮兵學校[20]。
- 1951年3月10日,中央軍委電令,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炮兵學校。後改歸中央軍委建制[20]。
- 1956年2月,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炮兵學校[20]。
- 1957年,學院開始擔負外訓和迎外任務[20]。
- 1969年12月,撤銷南京炮兵學校[20]。
- 1974年,在南京恢復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校。1975年3月開學。隸屬軍委炮兵(1982年9月改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炮兵部)[20]。
- 1977年底,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地面炮兵學校[20]。
- 1986年7月,升格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炮兵學院[20]。
- 1999年,與合肥炮兵學院、淮安炮兵學院合併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作為南京分院[19]。
- 1955年5月,中共炮兵黨委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組建軍兵種學院的指示,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籌備委員會[21]。
- 1956年6月9日,軍委5號文件批覆,確定以南京軍事學院炮兵係為基礎分建炮兵學院。除軍事學院炮兵系外,還抽調原軍委炮兵學校、高級炮兵學校的部分教員骨幹和炮兵學院籌備組一起,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19][21]。
- 1957年7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向全軍發出電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正式成立。隸屬軍委炮兵領導,院址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鎮。1957年8月,授予兵團級軍旗一面[21]。
- 1969年2月19日,根據軍委辦事組《軍隊院校調整方案》中關於「指揮院校一律撤銷」的規定,軍委炮兵於1969年12月17日撤銷炮兵學院[21]。
- 1970年1月,炮兵學院成立留守處[21]。
- 1974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在原炮兵學院舊址恢復籌建炮兵軍政幹部學校。同年6月15日,軍委炮兵頒發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軍政幹部學校成立。並授予軍級軍旗一面[21]。
- 1977年11月28日,炮兵軍政幹部學校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院址不變,仍在宣化[21]。
- 1986年6月9日,根據中央軍委(1986)七號文件精神,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指揮學院[19][21]。
- 1992年,根據中央軍委1992年九號文件「全軍院校編制體系調整改革方案」,將炮兵指揮學院由中級指揮院校調整為初級院校,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宣化炮兵學院。授予師級軍旗一面[21]。
- 1993年6月,總參謀部頒發命令,將宣化炮兵學院恢復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指揮學院。授予軍級軍旗一面[21]。
- 2004年,廊坊陸軍導彈學院併入,成為其廊坊校區。
- 廊坊陸軍導彈學院前身是1978年11月成立的炮兵導彈訓練團,1979年4月擴建為炮兵導彈訓練基地,1983年6月改建為炮兵導彈學校,1986年6月更名為廊坊炮兵導彈學校,1993年6月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廊坊陸軍導彈學院。
- 1949年9月28日,創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學校。校址瀋陽市[23]。
- 1951年6月,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高射炮兵學校。1959年4月,遷至江蘇省南京市孝陵衛原高級步兵學校校址。1962年9月縮編,遷至湖北省武昌,與炮兵工程學院對換校址[24]。1962年8月由南京遷至武昌張之洞路13號,隸屬中央軍委炮兵[25]。
- 1969年9月,撤銷高射炮兵學校,在武漢設留守處[25]。
- 1951年5月21日,中南軍區根據中央軍委命令,在河南省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炮兵學校,執行師級權限[26]。
- 1956年2月4日,國防部命令第四炮兵學校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鄭州炮兵學校[26]。
- 1969年2月19日,撤銷鄭州炮兵學校[26]。
- 1970年4月1日,奉中央軍委命令,在江蘇省南京市湯山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技術學校,同年11月遷駐河南省鄭州市。是隸屬軍委炮兵部領導的師級學校[26]。
- 1974年1月,軍委炮兵部根據中央軍委和總參謀部指示,將炮兵技術學校調整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射炮兵學校,並授師級軍旗一面[25][26]。
- 1986年7月,根據中央軍委命令,將高射炮兵學校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炮學院,擔負培養陸軍高炮部隊初級指揮軍官和外國軍事留學生的任務[26]。
- 1999年,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鄭州防空兵學院。
- 2004年5月,根據中央軍委命令,以鄭州防空兵學院為基礎,合併炮兵指揮學院、廊坊陸軍導彈學院的防空兵專業,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兵指揮學院,定位為中級任職教育院校,由正師級升格為副軍級[23]。
- 2011年9月,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兵學院[23]。
- 2016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轉隸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27]。
Remove ads
2025年5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例行記者會發布消息: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適應軍兵種結構布局調整和軍事人才培養需要,中央軍委決定,以陸軍裝甲兵學院、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為基礎組建陸軍兵種大學,校本部位於安徽省合肥市,面向社會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招生專業、招生數量等信息待公布[32]。
2025年6月28日,陸軍兵種大學正式成立[33]。
介紹
經中央軍委批准,2025年5月,陸軍兵種大學由原陸軍裝甲兵學院和炮兵防空兵學院為基礎調整組建,是全軍唯一一所面向裝甲兵、炮兵、防空兵培養主戰兵種人才的大學,是「陸戰之王」成長的搖籃、「鐵血戰神、空疆衛士」培養的沃土。
作為歷經戰火洗禮的知名高校和勝戰先鋒成長的軍事殿堂,辦學歷史可追溯到「延安炮校」和「哈軍工」,80餘載風雨歷程,形成了「為黨鑄魂、向戰礪劍」育人理念和「軍政兼優、指技兼融」人才培養特色,為部隊輸送了數萬名高素質軍事人才。伴隨改革強軍新征程,大學被全新定位賦能,承載著新時代一流軍事人才培養先行試點重任。
大學橫跨5省6市,校本部坐落於安徽合肥,辦學積澱厚重,環境條件優越,育人成果豐碩,將為廣大青年學子成長為未來共和國軍官提供堅實支撐和廣闊舞台。大學承接建設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以及24個本科教育專業,形成涵蓋軍事學、工學、管理學多門類學科專業布局。
大學建有5個國家級、13個軍隊級重點實驗室,擁有以院士領銜、國家軍隊教學名師和科技領軍拔尖人才為骨幹的曉戰教戰人才方陣,近年來獲國家和軍隊(省部)級科技獎120餘項、教學成果獎110餘項。[34]。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