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奧多·德萊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奥多·德莱赛
Remove ads

西奧多·赫曼·阿爾伯特·德萊賽(英語:Theodore Herman Albert Dreiser,1871年8月27日—1945年12月28日),是一位以探索充滿磨難的現實生活著稱的美國自然主義作家,他是美國現代小說的先驅和代表作家,被認為是同海明威福克納並列的美國現代小說的三巨頭之一[1]

快速預覽 西奧多·德萊賽, 出生 ...

生平

他出生在印地安納州特雷霍特的一個德裔美國人家庭。著名的詞作者保羅·德萊賽(Paul Dresser)(1859年-1906年)是他的哥哥。在1889年-1890年間,西奧多在由於考試不及格退學之前一直就讀於印地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不出幾年,他開始為芝加哥環球報(Chicago Globe)撰稿,然後是聖路易斯環球---民主黨報(St. Louis Globe-Democrat)。1892年,他與莎拉·懷特(Sara White)結婚。雖然他們在1909年分開,卻一直沒有正式離婚。

寫作生涯

Thumb
1910年代的德萊賽

他的第一部小說是1900年的《嘉莉妹妹》(Sister Carrie),講述了一個青年女子逃離鄉村生活奔向芝加哥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展現了年輕女性在成長中的漸漸獨立(不再依靠男人養活,靠自己的能力付出而生活)和覺醒(金錢和物質享受並不等於幸福)的過程。發行上並沒有花力氣推廣此書,因此銷量不佳。

德萊賽此後開始編輯女性雜誌,一直到1910年由於辦公室戀情不得不辭去工作。他的第二本小說《珍妮姑娘》 (Jennie Gerhardt)於1911年發表,描寫窮姑娘珍妮和富家子弟萊斯特相愛、後來孤獨一生的慘狀,作品對照鮮明、生動刻畫了美國社會中的貧富懸殊的狀況。德萊賽許多隨後的小說都探討社會不公現象。

他的第一部取得商業成功的小說是《美國的悲劇》(An American Tragedy) (1925),也是他藝術創作的高峰。它展示了對20世紀初美國人經歷的深刻理解、無止境的欲望和普遍的幻滅感。作品通過描寫窮教士子克萊特·格里菲斯為追逐金錢、地位而墮落為故意殺人犯的故事,揭示利己主義惡性膨脹的嚴重後果,更揭露了金錢至上的生活方式對人性的毒害[1]。這部作品使他的聲望盛極一時,並分別於1931年及1951年拍攝成電影。

其他的作品包括欲望三部曲 (Trilogy of Desire):金融家(The Financier)(1912年),巨人(The Titan)(1914年),及斯多葛派(The Stoic)(於1947年死後完成)。這三部曲的中心人物是金融巨頭柯帕烏,描寫了他從南北戰爭開始從一個普通的經紀人發展成百萬富翁,作品從19世紀中葉寫到20世紀初,從美洲大陸寫到歐洲大陸,在廣闊的空間和時間裡,生動而深刻地描繪了美國的歷史風貌[1]

在1935年印地安納州Warsaw地區圖書館理事下令將德萊賽所有著作燒毀。

1917年後德萊賽思想開始傾向共產主義,並於1928年應邀訪問蘇聯,1945年8月加入美國共產黨,同年12月28日逝世。

德萊賽的作品充滿長句,對細節有著極大的關注。由於他的作品探討社會地位及人們對物慾的追求,他作品的現實主義風格及對細節的描寫有力地烘託了主題。值得注意的是,德萊賽並不以他的風格著稱,而是他作品的現實性,他筆下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以及他對美國生活的看法使他聞名。

Remove ads

小說列表

更多資訊 出版年份, 英文名 ...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