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漳蠶種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漳蠶種場,原名三五館[1],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堰橋街道錫澄北路91號西漳公園內,是曾經的一個蠶種場,目前舊址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清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無錫繭業公所聘請周遇文、王干成等開辦蠶種製造所,向農戶收購質量較好的繭子制種,但因效果欠佳第二年破產。民國五年(1916年),江蘇省立女子蠶校派李毓珍在石塘灣試辦校外育蠶所兼制蠶種,分送農戶飼養。1919年,李毓珍出資開設無錫蠶種製造場。1922年,遷至西門橫街,改稱無錫蠶種製造所。1926年,陸子容創辦三五館,由西漳旺莊陸氏家屬合作創辦,主號「葫蘆」。1928年,無錫縣已有安定、興華、大生、三五館等28家,其中以三五館為最大。1934年,無錫縣實行蠶種統制。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日軍攻占無錫,當地蠶業遭到破壞,蠶室冷庫和部分制種場被毀。抗日戰爭結束後,開始恢復生產[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蠶種生產統屬蘇南行署蠶業管理局監檢計量製造。1950年,當地取消牌號,統一使用紅五角星商標統一價格,場名以編號表示。1956年6月,江蘇省蠶種公司統一管理,同年基本消滅蠶種製造中的微粒子病。1956年,無錫縣各蠶種場實行公私合營,新華、永益裕、農利農、求新、三五館合併為三五館蠶種繁殖場(後改西漳蠶種場)。由縣派公方代表領導生產,省主管部門制訂蠶種品質檢驗法規,蠶種公司派駐督導員,由省蠶種公司統一收購後銷售各地。1978年,原無錫蠶種繁殖場併入西漳蠶種場[3][4]。
西漳蠶種場設有蠶種冷庫,代江蘇省蠶種公司貯存蠶種。場內設有科研小組。以馮曙倫為首的科研班子,研製育成的新蠶品種75新×7532並在中國推廣使用[5],推廣量達450多萬張。1992年,《家蠶夏秋品種75新×7532選育和推廣》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6]。1994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7]。2005年,西漳蠶種場改為企業性質蠶種場[8]。2008年,西漳蠶種場被無錫市人民政府收入無錫市第二批工業遺產保護名錄[9]。2014年5月,蠶種場作為蘇南地區最後一個仍在生產的蠶種場開始停止生產。2016年,舊址入選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此後當地政府在舊址上修建蠶桑博物館[10]。2019年3月,江蘇省人民政府認定其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1]。
Remove ads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