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門路 (臺南市)
是台南市一條行經北區、中西區與南區的主幹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門路為臺灣臺南市貫穿市區西側的南北向主要道路之一,亦為府城地區中心道路,因經過臺灣府城西門而名,北起北辰橋接永康區小北路及中正南路(台1線),可直達永康交流道,南至中華南路,全長約6.7公里,臺南市道路編號21。
歷史
古時西門路原是海岸線,清代為城牆所在,有「城邊街」之稱。日治時期把城牆拆除之後建成西門町通[1],都市計畫中編為三等十四號道路。其中二段為臺南著名的「銀樓街」,沿路皆為珠寶店,當地人每逢婚嫁喜慶必定來採購,另外在西門中正路口處的不動產亦為全市公告地價最高的之地段。
原西門路南起府前路,北至成功路。在二戰後初期,西門路由北至南初編為立人街、西門路、玉泉街,玉泉街之路名來自日治時期的泉町。然而在1947年發生二二八事件後,為安撫民心,臺灣省參議會便於4月14日參考白崇禧將軍的建議,將台灣各縣市街道名稱,以與台灣相關的先賢作為命名依據,於是玉泉街路更名為「逢甲路」,名稱即取自台灣民主國副總統丘逢甲[2]。
1980年代初期,台南市區道路重編,將同屬三等十四號道路的逢甲路(今一段)與立人街(今三段)合併,原西門路命名為二段,最後再將民德國中至正覺寺之間的新闢建道路命名為四段,全路段就此整編完畢。另外在2004年1月1日中區與西區合併為中西區之前,位於成功路與永華路一段之間的路段則曾作為兩區的界線。2009年3月5日,「西門路一段延伸線3-14號道路新闢工程」通車,至此西門路南延至中華南路。
Remove ads
行經行政區域
沿線設施
(由南至北排序)
|
|
|
|
交通改革
2024年4月27日起,西門路(成功路至公園北路)試辦開放機車行駛內側車道及不強制兩段式左轉,但保留機車待轉區,提供機車騎士更寬廣的行車空間。
本路段客運
- 市區公車[3]
- 觀光公車[3]
- 高鐵快捷公車[3]
- 幹支線公車[3]
- 高雄市公車[4]
Remove ads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