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覃子豪

現代派詩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覃子豪
Remove ads

覃子豪(1912年1月12日—1963年10月10日)[2],譜名天才,學名覃基。現代派詩人,詩歌評論家。

快速預覽 覃子豪, 出生 ...

生平

1912年生於四川廣漢縣。1932年到燕京就讀於中法大學。1935年東渡日本東京中央大學,回國後曾在浙江省永嘉縣政府、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任職,在浙江福建編輯過報紙副刊。

到臺灣後與紀弦鐘鼎文、葛賢寧等人,借《自立晚報》的版面創辦《新詩周刊》[3],是國民政府遷台早期的重要詩刊。1950年代,紀弦創立《現代詩》季刊,成立「現代派」。在台灣現代詩論戰中,覃批評紀弦「橫的移植」與六大信條,提出「六原則」反駁。[3] 覃遂與鐘鼎文余光中鄧禹平、夏菁等人發起「藍星詩社」,主編《藍星周刊》、《藍星詩選》和《藍星季刊》。1963年,死於膽道癌,葬於三峽龍泉墓園。死後,由友人出版《覃子豪全集》三大冊,除收錄已出版之作品外,也收錄未結集出版的作品。

特色

由他所創立的藍星詩社,與現代詩、創世紀並稱戰後台灣詩壇的「三大」。覃子豪主張詩應蘊蓄人生的意義,並能與讀者作心靈的共鳴,重視實質的表現及表現的完美,尋求詩的思想根源,在準確中求新的表現,而以自我創造的完成作為風格的表現。他有深厚的外文素養,在現代主義思潮中論述清晰,表現沉穩。他早期的詩作走抒情路線,移居臺灣後則轉向現代主義風格。

主要作品

詩集

  • 《自由的旗》(1939年)
  • 《永安劫後》(1945年)
  • 《海洋詩抄》(1953年)
  • 《向日葵》(1955年)
  • 《畫廊》(1962年)

評論集

  • 《詩的解剖》(1958年)
  • 《論現代詩》(1960年)
  • 《詩的表現方法》(1967年):死後出版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