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規定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規定舞
Remove ads

規定舞(英語:Compulsory dance,簡稱CD),現改稱為圖樣舞(英語:Pattern dance[1],是冰舞競技的項目之一。選手要以穩定的節奏和姿態準確地演出一段由官方指定的舞型,多數的冰舞比賽會有至少一段規定舞。首批規定舞型是由英國的冰舞隊伍於1930年代創作,並在1952年世界花式滑冰錦標賽英語1952 World Figure Skating Championships中首次被納入為冰舞競技項目,但最終於2010年和創編舞英語Original dance一同被短曲英語Short dance取代。

Thumb
在出演〈金色華爾茲〉的泰莎·沃爾圖史考特·莫伊爾

歷史

Thumb
2010年世界花式滑冰錦標賽英語2010 World Figure Skating Championships中出演〈金色華爾茲〉的費德麗卡·費埃拉英語Federica Faiella馬西莫·斯卡利英語Massimo Scali

規定舞於1952年首次被納入為世界花式滑冰錦標賽的冰舞競技項目[2]。該項目要求冰舞者在溜冰場上演出由官方指定的舞型一至兩次,選手要準確地複製舞步和保持穩定的節奏,並按選手完成的圖樣、步法和重復完成動作的次數逐項評分[3]。規定舞能反映舞者的基本功架且更易讓評判進行比較[4]。規定舞初期被英國選手長年稱霸,在自1952年起的十六屆賽事中,有十二屆都是由英國選手奪冠。大部份早期的規定舞型都是由英國隊在1930年代原創,部份被沿用至今[2]。在第一屆冰舞比賽中,規定舞的佔分比重為總分的60%,但在往後一直被調低[5]。及至1967年,冰舞競技以新項目創編舞英語Original dance取代了第二節規定舞。1988年,在男子和女子單人滑取消了規定圖形英語Compulsory figures後,規定舞再由三節減至兩節[6]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多次要求將冰舞競技的三項競技內容減至兩項[7],最終國際滑冰總會在2010年經投票後決定取消規定舞和創編舞,並將規定舞更名為圖樣舞,合併到新增的短曲項目中[8][9]。時任總會主席奧塔維奧·辛奎塔英語Ottavio Cinquanta曾在訪問中指「規定舞對現場和電視觀眾都不太吸引」,因此決定取消該項目[9]。短曲以兩段同樣主題的圖樣舞組成,主題和韻律由大會決定[10][11],而評判要以選手能否將主題和圖樣融入整場短曲表演作為評分準則[12]

2010年世界花式滑冰錦標賽英語2010 World Figure Skating Championships是最後一場有規定舞項目的國際賽事。該屆錦標賽的規定舞型為〈金色華爾茲〉(Golden Waltz),義大利選手費德麗卡·費埃拉英語Federica Faiella馬西莫·斯卡利英語Massimo Scali是最後一對在國際賽上進行規定舞演出的組合[7]

Remove ads

舞型

Thumb
在出演〈洋基波爾卡〉的加娜·霍克洛娃英語Jana Khokhlova謝爾蓋·諾維特斯基英語Sergei Novitski
Thumb
在出演〈阿根廷探戈〉的梅莉·戴維斯查理·懷特
Thumb
在出演〈芬蘭快步〉的安娜·卡佩利尼英語Anna Cappellini盧卡·蘭諾特英語Luca Lanotte

以下列表僅收錄曾於國際賽事上演出的舞型,並非目前世界上所有原創的規定舞[13][14]

更多資訊 名稱, 首次演出 ...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引用資料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